汽車裝e-Tag 環團:易暴露電磁波風險
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接獲民眾投訴,反映e-Tag電子標籤裝設在汽車上開車時,會出現全身發燙、頭痛、疲倦和身體不舒服等症狀,並且經過量測調查之後,也發現電子標籤的適用頻率非常廣,每當經過平面道路的手機基地臺都會通訊接受訊號,瞬間發出的電磁波甚至高達每平方公尺1萬多微瓦,容易影響健康。
電子標籤e-Tag一般是貼在汽車的右前燈或擋風玻璃,主要是為了車輛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感應收費使用,可以減少收費站的人工收費人力,讓車輛快速通過,並且政府也宣布每部車上高速公路都將改以安裝e-Tag來收費,不過,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卻接獲民眾投訴,e-Tag電子標籤裝設在汽車上開車時,會使人出現全身發燙、頭痛、疲倦和身體不舒服等症狀。
結果經過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實際針對汽車上電子標籤發出電磁波的量測調查,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椒華表示,電子標籤原來應該只是與高速公路收費站讀取器的通訊運作,頻率範圍是在922.75MHZ和924.25MHZ才能夠接收,但是電子標籤的適用頻率卻非常廣,除了收費站之外,每當經過平面道路的手機基地臺都會通訊接受訊號,瞬間發出的電磁波甚至高達每平方公尺1萬多微瓦,而且有裝電子標籤車輛的電磁波,也比沒裝電子標籤的車輛多出了每平方公尺200多微瓦,容易使得駕駛和乘客在上下班塞車時段,長時間暴露在電磁波,影響健康。
陳椒華理事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在去年將微波電磁波列為2B可能致癌物,並且e-Tag電子標籤發出的電磁波範圍可達到15公尺,短時間會讓駕駛和乘客出現頭痛或疲倦,進而發生交通意外,她不僅希望政府必須要儘快立法規範電磁波的長期暴露限制值,也呼籲交通部和NCC應該要重新檢討,停止e-Tag電子標籤的裝設。
圖:陳椒華理事長(右一)說明汽車上裝e-Tag電子標籤,易暴露於電磁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