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應分級 減救災人力耗費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5日電)原以攻雪山主峰慶祝跨年的2名登山客,因迷路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但卻也動員大批人力搜救,登山應有分級管制的呼聲再起。

台灣是一個多山的島嶼,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約260座,但無論是台北陽明山、台中大坑步道或攀登玉山,雖都算是登山健行的項目之一,難易程度卻有十萬八千里之隔,若未經專業訓練或帶齊全裝備就驟然登高山,尤其是冬季山區嚴寒,很容易發生山難意外。

根據台中市消防局的統計,從去年10月底至今在雪霸國家公園內就發生4起山難事件,目前還有3名登山客失蹤,去年12月底及今年元旦連接發生2起登山客意外,幸都及時援救下山,但無論是帶著4名高中生攀登武陵四秀的夫妻,或是登雪山跨年的3人,都因準備不夠,徒耗大量的救災人力及時間,更別談昂貴的直升機運送了。

「別把消防弟兄當成廉價勞工」因為「人命最昂貴」,目前高山搜救工作,還是消防人員搭配國家公園管理處做為主體,而民間救難單位則在一旁協助,順利的話,來回一趟2~3天任務就結束,但若遲遲找不到人,搜救人員可能得在山區搜救逾一個星期,若沒有登山經驗根本無法救援,早已超過消防人員規定的工作內容範疇。

多數登山客因登山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之事時有所聞,尤其到了高海拔山區,平地用的手機或GPS電池馬上出現電力不足現象,一迷路完全對外斷了音訊,只能茫茫深山裡找人,「無法判斷失蹤者的位置」是造成搜救工作事倍功半的主因。

台中市消防局曾去函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建議,政府應在山區建構公用基地台,要求電信業者應將基地台做為雷達,來進行通訊的遠端定位,卻因個人資料保護法的限制被打了回票,讓定位問題遲無法解決。

「爬大坑步道跟登玉山絕對不同」,台中市消防局第2大隊大隊長詹仁傑也贊成,登山應採分級管制,攀登2500公尺以上高山前,應該接受登山行前訓練及教育,或有專業領隊或嚮導隨行,才能減少山難意外的發生率。

此外,過去有民間救難團體建議,攀登高山應比照騎機車有「登山強制責任險」,一旦發生意外所產生的救援費用,由保險公司理賠支付,惟至今沒有保險公司願意開辦登山險投保項目,讓這個想法還只在空談階段。10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