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運動能促個人形象與人際關係提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運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是,運動為什麼能夠使「心理」健康呢?一項荷蘭的研究發現,運動能在「身體形象」以及「社會互動」上,有正面的加分,才會使得運動除了讓身體健康之外,也能夠保持每天心情的愉悅,而此研究發已表於《臨床心理科學期刊》。

而此研究提到,自我形象會提升是因為,運動協助人們達到理想體重並獲得較好的體態,因此能改善自我形象並贏得同儕的正向回饋。而社會互動加分是因為,運動包含了社會互動、團隊精神和隊員間的相互支持,而達到人際關係之間的和諧。

其中,研究的受試者為7000多位年齡介於11到16歲的荷蘭學生。這些青少年接受了心理問題、體能活動嗜好、自我體重覺知以及有組織的運動參與等項目的評估。結果發現,運動量最少或根本不運動以及覺得自己「太胖」或「太瘦」的青少年較容易內化自己的問題(例如出現焦慮或憂鬱),以及外顯問題(如具攻擊性和物質濫用)。而規律地參與有組織運動的青少年最不易有心理困擾。

對此,高雄市身心科范樂群醫師表示,運動就如同天然的抗憂鬱劑一樣,能促進正腎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讓我們產生幸福感。而此研究就如同過去在美國施行的「零時體育計畫」,發現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先從事運動,可以幫助學生改善情緒,讓閱讀能力與專注力進步一樣,說明了心理社會因素如「身體形象」與「社會互動」確實部份地影響了精神健康。

因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提醒,我們應該強調實際去運動的好處,讓青少年知道外貌是因正在成長階段,不論身高、胖瘦或是青春痘的困擾,都只是階段性、暫時的過程。不如提醒自己花時間養成運動習慣,不再以(課業太多、沒有時間)當藉口而逃避,運動除了能紓解壓力外,也能讓自己有更多好的情緒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