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美學化" 原民學童好喜歡!

科學教育"美學化" 原民學童好喜歡!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表示,目前我國原住民族獲得博士學位有77位,但只有5位專長和科學領域相關,

為了推廣原住民的科普教育,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原住民學童進行「科學美學探究實驗教學」,顯著提升孩子的科學探究能力與正向思考!

將氣球折成蘋果形狀,還能緊貼於桌壁?用杯子盛水用紗網罩住,翻轉過來竟然不會漏水?這些看似神奇的魔術,其實充滿了科學原理在其中,像是蘋果氣球就是運用到波以耳定律和大氣壓力,紗網就是運用波以耳定律、大氣壓力和表面張力;但是類似這樣實際操作、具有美感的實驗遊戲,卻大大提升了原住民學童學習科學的興趣!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中山大學教授林煥祥及洪瑞兒設計多元的科學學習活動,以高雄市一所國中七年級原住民學生為研究對象,經過兩年的科學美學探究實驗教學,發現參與實驗教學的原住民學生在科學探究能力表現都顯著優於未參加實驗教學的學生,而且藉由鼓勵發言的教學方式,原住民學生在正向思考也有顯著提升。

教授林煥祥強調,進行這些科學美學課程的設計,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教師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害怕科學,甚至有興趣持續對科學的好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