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顯像 太陽能板不再黑抹抹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大學這麼多,該如何凸顯特色?參加比賽提升知名度成為各大學爭相突圍的策略。明道大學今年選出兩件年輕助理教授在綠能科技領域的作品參加「2012iENA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銀,獲獎率100%。 明道大學公布兩名年輕助理教授參加紐倫堡發明展的得獎作品,分別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連水養,以「可顯現圖像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拿下金牌獎;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吳信達以「超輕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獲得銀牌獎。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表示,根據聯合國預估,2030年將會有2、3千萬個綠領工作機會,學校每年將投入1千萬元研究經費,培養綠領人才。 連水養表示,太陽能電池幾乎是全黑玻璃面,如果裝在大樓,室內很難透光。為了將太陽能板與生活結合,他利用雷射技術在全黑的太陽能板上做圖案,以有色膠膜作光罩,加在太陽能電池上,節省能源耗損,還可設計出各式圖案,讓建築外觀兼具環保與美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連水養,以「可顯現圖像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在紐倫堡發明展中拿下金牌獎,未來能運用在大型電子看板、行動電源等,讓電力靠太陽能自給自足。(圖文/楊萬雲) 太陽能板的應用很廣,多數大樓外的廣告看板須靠外接電源,若將太陽能板鑲入其中,早上曬太陽吸收並儲存電力,晚上看板使用早上的能量發光,可節省電費;另外,也設計出4.5吋的太陽能充電器,類似行動電源,只要有光源就能隨時充電,在太陽下約充4小時即可充滿1千5百 mAh(毫安培),可讓沒電的iPhone充飽一次半。 連水養說,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已獲國科會國家型能源計畫補助,近期可望與產業界合作,完成國內第一條晶硅太陽能電池實驗生產線,為該領域操作員訓練提供實作平台;近日與電腦大廠共同研發,將太陽能板鑲入筆電背蓋,未來使用者將不再擔心電力不足問題,有光就能充電。 吳信達研發的電池比傳統電池減少60%重量,他表示,傳統電池的雙極板材料以「碳」為主,為了改善電池笨重又占空間的問題,將雙極板換成「塑膠金屬」,利用鍍膜技術,將金屬層鍍在塑膠上,減輕電池重量。 導電面和電導線可依電壓和電流的不同來設計,還可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吳信達說,「超輕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運用在手機、iPad等行動裝置上,重量將比現行的行動電源更輕,攜帶上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