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君的食玩 重現戰後日本時光

中國時報【林欣誼、實習記者林儀╱專訪】 日本戰後的昭和三○年代,人們最憧憬的三種「神器」是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晚餐餐桌上的風景是咖哩飯、可樂餅和味噌湯。昭和四○年代,Honda Super Cub C50摩托車大受歡迎,被稱為「平民之足」。在作家葉怡君的新書《20世紀少年少女》中,她以自己收藏了滿屋的懷舊袖珍食玩,重現「縮小版」的日本民間生活,細說廿世紀日本戰後的時光。 留著俏麗捲髮,六年級前段班的葉怡君跟許多女孩一樣,從小喜愛精緻小東西,目前擁有三、四千件袖珍食玩收藏。一進到她位於南港的家,便可見書櫃櫥窗上琳琅滿目的展品和書籍,談起收藏她雙眼發亮,有說不完的故事。 食玩一開始指的是零食袋中附贈中的袖珍玩具,後來普遍指的就是袖珍玩具。葉怡君的收藏大多來自擁有袖珍玩具傳統的日本,而二○○○年左右日本轉而在大陸製造食玩,大量生產,價格降低,她真正開始收藏之路,常拖著一卡皮箱親赴日本「進貨」,或透過網拍收集。 比起動漫人物食玩,她更熱中具時代背景的主題。她曾寫過《食玩不思議》、《妖怪玩物誌》兩本收藏圖鑑,新書《20世紀少年少女》中則展示戰後日本大眾文化為主題的收藏,帶領讀者從昭和的懷舊歲月,走過作家村上春樹成長的景物,一路到東京鐵塔完工後經濟蓬勃的發展期。 「這個時期的日本從戰敗中復興昂揚,充滿血淚,所以我想重現這一串年華,也藉日本的發展軌跡投影台灣。」代表性的收藏品包括模型大師山田卓司重現鄉間賞螢、路面電車等場景,食品公司「固立果」委託「海洋堂」製作的一系列「懷念的20世紀」食玩,將昔日的車款、火爐、相機等生活物品復刻重現。還有「明治維新時期建築洋房」,迷你造景閃爍著泛黃色調,帶人回到過去,見證廿世紀初期江戶變成東京的歷史。 「Moped Collection懷舊摩托車」則是她最喜愛的作品,除了車子輪軸的細節精緻,和人物小公仔搭配得宜,車子後座甚至躲藏著小貓咪,或裝有古早時期的製冰機,精緻可愛。 葉怡君畢業於政大中文系、政大新聞所,曾經是追蹤報導土石流的公視環境線記者,當過九年公務員。她涉獵廣泛,酷愛閱讀寫作,出版過白色恐怖專書《島嶼軌跡》等書。「當工作很沉重,食玩收藏就是我平衡生活的一個方式。」她剛離職專職寫作,正著手寫作核能主題的懸疑小說,融入她關注的環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