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將近 Google推防災整合資訊

颱風將近 Google推防災整合資訊

新頭殼newtalk 2013.07.10 林良齊 林怡嫺/台北報導

「只要在Google上鍵入颱風,就可以輕易地獲得所有防颱的資訊」,Google產品經理羅欽宇表示,「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Google Public Alerts)針對台灣特殊的氣候與地理條件,一共劃分成颱風、豪大雨、土石流、淹水及河川水位警戒共五個類別的警戒資訊。

Google與我國政府重大災害防治單位合作,建立區域性天然災害應變機制,並於今(10)日宣布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正式啟用,首波推出的服務包含「Google災害示警」及台灣防災地圖服務,只要透過Google搜尋、Google地圖及Google即資資訊就可以提供台灣民衆及時的防災資訊。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指出,台灣是繼日本之後,亞洲第二個採用Google平台的國家,展現台灣政府在開放資料上所做的努力,並結合網路創新的應用與公部門的力量,以建構在地化的防災機制。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強調,平台和資料都是死的,但若能放在一起就是活的,讓政府資訊開放,民眾就能看到防災資訊,透過政府、民眾及Google平台三方面的整合,Google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的啟用達到三贏,以即將來臨的「蘇力」颱風為例,今天啟用後,就可以在日後防災應變上有所幫助。

張善政表示,此次與google合作成立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藉由google處理大量資料的豐富經驗,使得政府透過第二平台,能在重大災害發生時,分擔氣象局的負擔,也能減少流量過大導致當機的發生。

他解釋,Google平台可以整合各官方單位的資訊,他舉例,當颱風來臨時,公路局的封路消息、高鐵台鐵的發車狀況和氣象局的警報都能整合在同一平台,使民眾能快速瀏覽正確訊息。

針對莫拉克風災時,民眾透過網路成功提升救災效率的案例,張善政表示,Google災害應變資訊平台以官方提供資訊為主,由於民眾提供的消息有真實性和客觀性的求證難度,對於是否要引進民眾通報災情,未來仍須要再考量。他也歡迎大家提出各種需求以增進平台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