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興衰半世紀 華洋教頭展新頁

中國功夫」和各門派林立的武館,曾是紐約曼哈頓華埠的亮眼風景和重要文化標誌;早年原是華人練武尋求身份認同與防身,到1970年代因李小龍掀起全民「功夫熱」,近年除了堅守傳統的武館華人老師父外,更有癡迷中國功夫的「洋教頭」投入,讓中國功夫武術走入新的一頁,也見證中國功夫在海外發展的跌宕起伏。

1973年從香港移民來美,並於1974年在曼哈頓華埠開辦華東健身學院的「葉永康龍形拳館」掌門師父葉永康,見證了幾十年來華埠武館的興衰變遷。

「1960年代紐約還沒有正式的武館,師父們大多在同鄉會等地教授中國功夫。」葉永康表示,當時最大的兩個武術門派是伍偉康的虎爪派,以及林生的江西竹林螳螂派,「直到1970年代,由於李小龍興起,學武熱潮降臨華埠」,除了華人外,各族裔功夫愛好者蜂擁而至華埠學功夫。

作為虎爪派的傳人,從15歲開始習武的伍德華師父則表示,1960年代,功夫是紐約華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中國文化,「學功夫才能知道什麼是中國人,切身感受中國的思想和文化」。

葉永康回憶,1976年發生了一件轟動紐約功夫界的大事,當時有「七巧拳宗師」的李文欽與曾經保持十年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的保羅偉梭比賽,但剛開始16秒就被保羅一腳踢倒,當場暈倒,最終以李文欽受重傷敗北告終;從那之後,比武的風俗開始減退,加上1976年香港武術隊被泰國隊打得全軍覆沒,華人社區裡的功夫熱潮在1978年間漸漸消退。

進入1980年代,在成龍、李連杰等功夫片的影響下,學功夫的熱潮在外族裔愛好者之間繼續增長,反而華裔學員越來越少,加上華埠租金開始飆漲,華埠的武館越來越少;而到如今,「年輕人都喜歡玩電腦遊戲,學功夫的人越來越少」,葉永康感歎,現在大部分武館以舞獅表演來維持收入。

葉永康表示,現在「新派武術」在西方國家逐漸興起,「但多以雜技、表演性和技巧為主」,與傳統的中國武術仍有區別。

伍德華則表示,外族裔學員學起中國功夫非常認真,「最初多被功夫電影吸引」,學習後發現不僅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被功夫代表的中華文化吸引,有不少學成後繼續開館授徒,「他們對待中國文化甚至比華人更認真」。

伍德華也表示,現在在華埠辦武館越來越難,華埠房租昂貴,習武之人也越來越少。

在華埠開館授徒已超過36年的七星螳螂武術學院掌門師父朱超然也表示,在華埠辦武館可謂一件難事,房租上漲、學生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90年代末他也曾想過放棄,但是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改變,朱超然一直堅持至今,「武館就像我的第二個家,和學生們在一起就像個大家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