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美、熊昭獲傑出女科學家獎

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基金會舉辦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天揭曉,得主是中研院院士余淑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所所長熊昭。 今天同時揭曉新秀獎,得主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副教授吳嫻,以及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為博士班女學生設立的「孟粹珠獎學金」,則由清大生物科技所學生林萱文獲得。 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余淑美被稱為「台灣水稻教母」,專注於水稻基因轉殖研究,至今已解碼六萬筆基因突變數據。 熊昭則是長期擔任肺癌遺傳流行病計畫主持人,建立高危險群風險預測管理系統。 【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國人多半認知肺癌與吸菸有關,但亞洲女性吸菸人口不到五%,卻仍有許多人得到肺癌。 今天得到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熊昭,便致力解開這個謎團。 熊昭說,肺癌的成因可分為遺傳、環境因素,她領導跨國研究團隊,發現三個基因位點,與非吸菸女性罹患肺癌有關。 【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中央研究院院士余淑美今天獲頒「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她長年從事水稻研究,期盼解決糧食問題,並致力於翻轉民眾對「基改食品」的壞印象。 余淑美被學界譽為「台灣水稻教母」,她的祖父母都種水稻,從小在田裡幫忙,瞭解農民看天吃飯的痛苦,希望透過研究幫助農民,也為台灣在國際爭一口氣。 余淑美於一九九三年開發以農桿菌轉殖水稻基因的技術,至今為學界廣泛使用,由於成本較低,被戲稱為「窮人的基因轉殖方法」。 二○○二年開始,余淑美投入設立「台灣水稻種原庫與突變基因資料庫」,至今已解碼約六萬筆基因突變實驗數據。 余淑美認為,基因改造是解決糧食荒的最好方法,因為育種改良方式已到極限。她打趣地說,現在一碗飯裡面有好幾粒米,未來透過基改,一碗飯裡面可能只有三粒米,但每粒都像饅頭一樣大。 國人對基改食品的恐慌,讓余淑美感到不解。 她曾看到媒體訪問民眾為何害怕?對方說,因為基改黃豆中有「核酸」和「蛋白質」,上述兩種成分,民眾吃的所有食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