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雲南新農業

旺報【特派員陳曼儂╱專題報導】 臉黑黑的,握手很暖很用力。送別時,會在門口一直招手到你看不見他為止。1500公里的山路採訪行程,一瓶酒、一句話,素昧平生的訪客就跟當地人成了朋友,然後陪你翻山越嶺。 這裡是雲南,中國大陸西南一隅,比台灣大10倍、離台灣2200公里;近來,因昆明恐怖攻擊事件而映入台灣民眾的視野。但你不知道的是,這裡的農業因為台灣人與國際市場的加入,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雲南現在發展的不是農業,而是「新農產業」。 咖啡霸主星巴克2010年底在雲南落地,讓雲南咖啡聲名大噪。然而,16歲開始就在農場打工,割橡膠、摘咖啡,僅求三餐溫飽的雲南人周順華說,「改變我一生,以及整個雲南咖啡產業的是雀巢及台商鄭先生(新天食品總經理鄭發雲)。」 台商帶進國際化標準化 周順華目前在中緬邊界已有2千畝的咖啡園,有房有車,上百員工,三不五時就走遍大陸,玩他熱愛的鐵人三項;或是教人用自創的生態種植法,讓原生的生態樹種與咖啡林交錯共生,無化學、全程有機栽種;然後,自然採收、晾曬;由於種出來的咖啡清淨天然,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的雲南種植戶加入。 周順華說,雲南山高水多,氣候、緯度都適合蔬果與咖啡生長,早在50年代的邊疆農墾時就開始有了咖啡,但當時不知道怎麼加工、不知道賣到哪裡去、找不到市場;滿倉滿庫的咖啡豆只會在太陽下曬到乾、放到壞掉,交易市場宛如關在深山裡的一潭死水。直到雀巢在90年代進駐雲南,引進新品種、免費培訓咖啡農,整個業態才開始轉變。 而雲南咖啡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生產銷售制度化標準,則是台商帶進來的。 鄭發雲在台灣是金融背景出身,因緣際會來到雲南當「新農夫」,他是昆明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的「第一號」。目前,雲南目前能進行咖啡對外貿易的當地經理人,幾乎都是從他公司「養大的」。 內需市場是未來商機 而今,從中研普華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咖啡行業運行態勢及未來形勢預測報告》中可以看出,雲南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已占中國大陸的99%以上,也占世界咖啡產量的1%。 以國際市場每年2%的增速來看,中國大陸咖啡消費市場的年增長率則是在15%左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咖啡館遍地開花,預計未來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雲南咖啡市場由「出口轉內銷」,才是未來應該走的路。 雲南有全大陸第一的鮮花交易市場,綠色蔬菜已經直接空運上海、北京;雲南無汙染的山水已經培育出精緻且國際化的新農業。 休閒養生、旅遊置產,甚至文創品牌都開始在地化打造,而原本就大名鼎鼎的雲南普洱茶,也開始用最新科技進化改造,推動客製化文創商品的訂製業務。 昆明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雷耀民說,雲台合作領域以農業最好,特別是在國際市場的推波下,未來的爆發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