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報/侯文詠:玩社團,玩出職場創造力

侯文詠:每個人都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

近三十年來人類歷史劇烈轉變,學校學的知識已經不管用了。年輕人不要怕麻煩,培養課堂以外的各種能力,才能適應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做對的選擇,就離理想越來越近。

我們的教育讓小孩像「垃圾不落地」一樣,從小就不必規畫任何事情,只要被爸媽載到各地點去讀書、學才藝、拚學測。可是現在的世界不再是以工作定義的世界,而是以人的能力來定義,年輕人接受學校教育換來的文憑,只能讓你找第一份工作。因為出社會之後看的是能力,包括獨立思考、創新、連結,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如何感受,讓別人產生信任感,知識只占不到一○%,而年輕人只有破碎的知識,其他什麼能力都缺。

例如我是醫生,同時又寫作,所以寫得出《白色巨塔》和《大醫院小醫師》,後來又去拍片,變製作人,這都是能力的延伸。我不是念傳播系,原本不能當製作人;我也不是中文系,不該當作家,所以能力比學歷重要,教育上看到的知識,其實八○%都能Google到。

年輕人不要怕「自找麻煩」
以前我有一群大學同學在社團混,功課保持在中上,過二十年開同學會,我發現現在當主任、當教授的,不是當年名列前茅的資優生,而是那些混社團的人,因為他們學到很多別人沒學到的事。例如他要收錢、要管理社團,他的連結力和創造力就比別人多,進社會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菜鳥。再做個十年、二十年,就會被老闆賞識。

年輕人不要怕事情做得煩、做得雜。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去西藏玩,回來後發願要為小朋友蓋兩間浴室,讓他們冬天可以洗熱水澡。她打電話找爸爸的朋友幫忙,有的朋友捐簽名的書讓她去賣,有的朋友畫設計圖,有的朋友捐建材讓她蓋房子。一般家長一定覺得她是自找麻煩,但是我恭喜她的爸爸說:「你女兒到哪裡都能活下去。」她這種能力會一輩子帶在身上,爸媽想教都教不來的。

每個人要找「屬於自己的第一名」
以前要出人頭地,走的路是一條直線,從第一名排到一百名,大家都要擠前三名,例如電機系、醫學系、財金系,但是現在前三名已經沒有好到那種地步。一名小醫生或小律師月薪五、六萬元,雖然比一般人高,但負擔很重,換算成平均工時可能和便利超商的工讀生差不多,將來也不一定能賺大錢。

現在這條線已經變成橫線,每個領域的第一名,他的名聲、收入、成就都很高,所以大家要找到自己在橫線上的位置,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名。像我從小就發現我講話很多人愛聽,寫的書很多人愛看,我在作家這個行業出頭的機率就高,比較有機會做前三名,但是在醫學的領域,我可能只排前五十名,因為台大醫學系厲害的人很多。

【延伸閱讀】
侯文詠:每個人都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