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市長: 人民幣離岸中心 台灣條件差

中國時報【沈婉玉、黃琮淵、洪正吉╱台北報導】 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市長吳斐娜(Fiona Woolf))昨日直言,台灣的人民幣產品及服務不足,沒有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能力,人民幣存款也只會流向香港或其他市場。台灣想解套,應致力金融自由化,鬆綁不合宜的法規限制。 對於吳斐娜的批評,中央銀行官員表示尊重,但也強調業務開放需一步一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主管機關都希望朝對台灣最好的方向走。 金融商品 互相學習 央行官員指出,倫敦與台灣對發展人民幣業務的定位不同,倫敦強在外匯交易,自然希望限制愈少愈好,增加參與者;但台灣是以滿足台商實質貿易需求為主,漸進式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人民幣交易市場」。 吳斐娜昨日拜會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並且談論金融合作的事宜。曾銘宗說,雙方主要談論台灣的金融機構可以到倫敦投資相關的商品,與引進他們研發的商品,銀行也可相互學習。 曾銘宗表示,台灣快速累積人民幣的業務、與大陸的貿易密切、並且還有地利之便,加上台灣的自由度排名已經明顯上升,而且相較於新加坡與香港,台灣近期將再開放26項業務,因此,台灣還是有機會可以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吳斐娜說:「我們看到了共同的商機」,台灣有高額的人民幣存款,倫敦也有很多人民幣產品及服務,一定有很多合作機會,希望能與台灣共同發展人民幣業務。 鬆綁法規 把握時機 她指出,前政務委員薛琦及央行副總裁已拜訪過倫敦,英財政大臣也與台灣金融業者有見過面討論,雙方對人民幣業務的合作已初步開展,但現在談合作內容還太早。 吳斐娜建議,台灣應鬆綁金融管理法規,例如國際間的金融中心,很少區分境內及境外;目前台灣金管會對每一項產品上市都要詳細審核及核准,應以干預性較小的方式來進行審查,透過市場機制來達成產品創新及效率,以免錯過上市的最好時機。 行庫高層認為,境外人民幣市場利基有限,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關鍵點是無法進入大陸境內。而兩岸間必須考量彼此間特殊的政治因素,這是和其他國家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