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世代!10年嬰兒死亡率減半
台灣嬰幼兒死亡率偏高,引發諸多民怨。國民健康局研擬「健康新世代」計畫因應,決議參酌日本做法,實施懷孕婦女主動通報機制,由政府提供孕產婦保健指導,與營養支持,並要求監護人主動通報低體重兒,由政府提供其醫療補助,與醫療保健指導等,希望結合民間力量,10年內將嬰幼兒死亡率由千分之4,降至千分之2以下,超越日本標準。
▲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擬「健康新世代」計畫,實施懷孕婦女主動通報機制,希望能降低嬰兒死亡率(攝影/黃志文)
台灣嬰幼兒死亡率較日本高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台灣嬰兒死亡率自85年至今,降低近4成,若以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之統計資料與各國進行比較,在其194個國家中,嬰兒死亡率最低為千分之2,有8個國家(如:日本、芬蘭)。其次千分之3,有12國(如:法國、德國)。
與台灣同為千分之4者有10國(如:澳洲、瑞士、比利時、荷蘭);再次為千分之5(如:加拿大、紐西蘭),而英國為千分之6,美國為千分之7。台灣之嬰兒死亡率雖比164個國家低,但仍高於20個國家。
另,以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比較,最低者為千分之2,有2個國家(冰島、聖馬利諾),其次為千分之3,有7國(如:日本、芬蘭),千分之4有14國(如:法國、德國),千分之5有7國(如:澳洲、瑞士、英國),而與台灣同為千分之6者有10國(含加拿大、紐西蘭);美國為千分之8。台灣比155個國家低,但高於30個國家。
先天性畸形居嬰幼兒死亡主因
以2011年台灣與日本的死因別死亡率做比較,發現台灣一歲以下嬰兒比日本死亡率高出較多的死因是:先天性畸形、周產期呼吸疾患、周產期感染、早產或低體重等;而五歲以下兒童比日本高出較多的死因是:先天性畸形與周產期呼吸疾患。
這些死因,可大致歸為3大類:(1)先天性畸形,(2)與早產或低體重有關的各種周產期問題,(3)與母親有關的感染。其發生原因包括:母親是否有接受定期產前檢查以發現胎兒異常、母親的年齡、營養狀況、有無吸菸與飲酒問題、是否懷多胞胎、對於早產徵兆是否早期發現與處置、有無乙型鏈球菌感染、有無妊娠併發症等。
值得重視的是,生殖科技的使用增加,包括:人工生殖與剖腹產率的升高,亦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人工生殖會伴隨較高比率的多胞胎、早產與低出生體重胎兒,選擇剖腹生產則可能伴隨提早生產與較高的周產期呼吸疾患等,均可能與我國嬰兒死亡率,特別是新生兒死亡率下降不易有關。至於今年起全面推廣的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則可望降低周產期感染。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