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國內7成兒童常吃高熱量零食

台灣七成兒童,經常吃高熱量零食。兒福聯盟作(二十二)日公佈調查報告,發現七成兒童至少每周吃兩次零食,甚至有一成六至少每天吃一次,零食大多以高熱量食品居多,加上孩子的錯誤觀念,都讓台灣兒童肥胖比率逐年高昇,呼籲家長帶頭減少食用零食,保護孩子身體健康。 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孩子最常吃的零食前三名,分別為高熱量餅乾(油炸洋芋片、玉米片等)、含糖飲料、與冰品,大人喜歡購買的團購零食(爆米花、薯條、蛋捲、捲心酥等),九成五的孩子都吃過,這些零食不但包裝大,熱量也非常高,存放家中孩子很容易取得,漸漸養成吃零食習慣。 孩子上下學的路途中,也充滿零食誘惑,四分之一的孩子表示學校附近有很多路邊攤,一成三的孩子每周至少購買一次以上,最常購買的食物分別是含糖飲料、鹽酥雞、冰品、與炸雞排,除都是高熱量食物外,缺乏營養成分標示,與製造衛生,家長都沒有辦法管控,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黃韻璇補充,家長可能平時工作忙碌,疏於關注孩子飲食健康,也可能是因為補償心態,購買零食在家給孩子食用,或給予較多零用錢,讓孩子買自己喜愛吃的零食,漸漸養成孩子依賴零食的習慣,六成四的孩子只要肚子餓,就會去找零食吃,更有五成只因為嘴饞,就動起慾望,當要吃正餐時反而不想吃。 【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食品添加物是零食帶給孩子的最大威脅。零食種類非常多,大部分都無法脫離高熱量、高脂肪、高糖、與高鹽,喜愛吃零食的孩子,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肥胖的機率大幅提升,政府規定標示營養與成份,但大多孩子都無法正確判讀,忽略看標示的重要,造成未來的健康威脅。 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台灣連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孩子的身體臟器未成熟,各種添加物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都是長期且久遠,就算衛生署制訂食品安全標準,對孩子的健康還是有疑慮,呼籲政府徹底瞭解,兒童攝取食品添加物的上限值,針對非包裝食品,也要加強稽查,確保孩子的飲食健康安全。 加強孩子的食品安全知識,除瞭解食品添加物的可能影響外,宣導正確判讀營養標示,據調查約有七成六的兒童,無法正確判讀營養標示的實際熱量,只有三成六的孩子會看營養標示,再決定要不要購買零食,三成的孩子認為吃了水果乾就是吃了水果,卻不知道水果乾可能加入添加劑,天然營養也流失殆盡。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一賢認為,兒童時期養成吃零食的習慣,過多的熱量會讓脂肪細胞數量增加,成年之後不改變習慣,脂肪體積就會增加,小時候就肥胖的孩子,長大肥胖的機率很高,過多添加物攝取,可能造成嘔心、腹瀉、氣喘等症狀,長期食用罹患癌症機率大增。 蔡一賢呼籲,家長一定要帶頭做起,修改自己愛吃零食習慣,用天然食材取代零食,如水果、牛奶、茶葉蛋等,一定不可以把零食當作獎勵,假日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才能讓孩子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