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韓戰一甲子 兩岸新思維

旺報【文╱許劍虹、潘女意蓉】 保衛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於維護中共政權的長久發展是絕對有利的,甚至可能比統一台灣的問題來得還要更為緊迫。 在韓戰期間於志願軍第60軍180師中擔任文宣隊隊長,並在遭到美軍俘虜後堅決主張回大陸的戰俘張澤石,於2012年10月20日在台北一場座談會上,發表了對這場戰爭的看法:「朝鮮戰爭也是一場完全不應該發生的戰爭,尤其是我不應該上戰場去與美國人為敵,我求學的初中、高中都是美國來華興辦的學校;我讀的清華大學也是由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興辦的,我應該感恩於我的母校,感恩於美國,何況近百年來,在所有西方國家裡,美國對我們中國最好,抗日戰爭也是美國對我們援助最多。」 抗美援朝一言堂 而事實上根據新解密的史料,包括周恩來、陳雲、林彪、陳毅、任弼時、劉少奇與朱德等中共軍政領袖,也考量到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剛成立,國內情況一切百廢待舉,出兵朝鮮半島去與世界強權美國作戰實在是不智之舉,不過毛澤東仍然排除這些反對聲音,即便在無法得到蘇聯充分援助下,也要出兵協助北韓抵抗美軍。所以也有聲音認為,即便從中共政權的角度來看,出兵朝鮮的行為也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好處,畢竟最後蘇聯並沒有履行對北京的承諾,協助中共拿下台灣,反而導致了兩岸問題直到今天都還沒有解決,所以否定「抗美援朝」的聲音,在大陸政府內部也一直都是存在的。 即便如此,張瑞祺與張一夫兩位志願軍老兵,卻仍舊相信無論是從現實主義還是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抗美援朝」即便不是一場絕對正義的戰爭,也還是有其正當性存在,首先這至少確認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做為中國大陸一個「緩衝國」的身分,避免了美國軍事力量一路推到東北與北韓的邊境地帶,保護了國防邊陲地帶安全。 假若中國沒有出兵韓戰,並且讓南韓統一北韓的話,那麼解放軍毫無疑問將陷入同時遭到北方蘇聯、朝鮮半島、日本、琉球的美軍、台灣的國軍以及法屬印度支那的法軍包圍與夾擊,陷入「四面楚歌」局面,所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保衛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於維護中共政權的長久發展是絕對有利的,甚至可能比統一台灣的問題來得還要更為緊迫。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因為在這一場戰爭中與美軍打出了一個平手,從而在歐美強權與眾多剛剛獨立的第三世界弱小國家面前,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這一點對於從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便淪為西方國家「半殖民地」的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其真正恢復昔日「天朝」地位的開端。 張瑞祺指出,過去中國在腐敗的清朝統治下遭到了八國聯軍的侵略,不過等韓戰爆發之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居然可以在戰場上打贏16個國家的軍隊,真的是確確實實的為飽受西方人歧視與壓迫長達1個多世紀的中國人出了一口氣。 這也是為什麼就連英國歷史學者尼爾.佛格森也都在其作品《世界大戰:20世紀的衝突與西方的沒落》中,引用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那句話,即「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象徵著歐美主流學界肯定了中共在韓戰中的表現,撼動了帝國主義在亞洲的勢力,並且大幅度的激勵了後來眾多亞洲、拉丁美洲與非洲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運動。 所以,對於一部分的中國人而言,韓戰在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見得輸給蔣中正領導下的對日抗戰,畢竟只有在朝鮮戰場上,中國的軍隊真正證明了自己能跟世界一流,而且又是以白人為主的軍隊打一個平手來。 張一夫則認為,即便從反共的角度出發,美國這個國家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也不過認真消滅了希臘與菲律賓兩處的共產黨叛軍而已,但是卻在世界其他地區不斷的挑起各種戰亂與悲劇,因此讓志願軍出兵朝鮮去教訓一下這個國家也並沒有什麼不對。 西方霸權不復返 當然,就筆者的立場來看,韓戰並不是一場「非打不可」的戰爭,而且假若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在1949年被趕到了台灣,這場戰爭更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的可能,不過無論如何中國大陸都還是在最後淪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之下,而新政權為了貫徹其意識形態,同時也為了鞏固其邊疆安全,也就不可避免的必須要在美軍北上越過38度線後,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北韓以保衛其「緩衝國」的安全,從而無法完全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確實有其正當性存在。 所以若要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哈伯斯坦的論點,比起另外兩個美國學者而言可能更容易獲得中國人、尤其是中共志願軍老兵的認同,那就是如果麥克阿瑟見好就收,在從南韓將北韓軍隊逐出後,不要跨過38度繼續北上攻擊的話,或許韓戰早在中共軍隊有機會介入以前就已經宣告結束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