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簽貨幣互換協議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管國霖8日表示,目前台灣個人與企業持有人民幣存款的比例約為7比3,顯示企業客戶採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比例仍然偏低。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則呼籲,兩岸應盡快簽署貨幣互換協議(SWAP),以構建台灣人民幣流動性安全網。 管國霖指出,央行及金管會均積極於把將台灣發展成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他基於業者立場,建議需要做到「具深度及廣度的資金池」、「完善的跨境貿易結算」、「齊全的人民幣產品線」、「擴大人民幣資金回流機制」以及「增加市場參與者」的5大項方向。 楊金龍表示,人民幣存款在台灣累積突破1,000億,央行進行4項推動、6項未來工作,包括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發展,有信心健全發展台灣成為離岸人民幣市場,呼籲金融業積極參與,做到兼顧利率、匯率及信用等各項風險下,持續擴大市場規模。 根據香港經驗,企業大量透過貿易結算,人民幣資金池才能快速累積,花旗銀行仍針對此項關鍵,今年來由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組成兩岸三地跨海團隊,針對人民幣形成跨境業務部隊,同步讓三地的零售銀行客戶能有多元人民幣投資選擇,企業則能夠在兩岸市場取得充沛的人民幣融資。 花旗跨境團隊提供台灣官方發展人民幣的諸多領先資訊,本周也由花旗中國主管來台說明上海自貿區的近況,諮詢台灣與上海自貿區相結合的方向,及跨境人民幣互流的技術解決方案,將全力推動兩岸雙向流動人民幣。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張聖心表示,中國大陸法規不斷演變,會第一時間協助台灣企業應用最新、最有效資金管理方案,花旗提供兩岸三地「財務管理」、「資金整合」與「外匯風險管理」,台商將能夠採用全球現金池等創新架構進行跨境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