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挑戰系列(五)-中共對台關係陷入枯水期

旺報【楊開煌】 從對台政策的角度閱讀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及「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兩段文字完全可以濃縮為3句話,即「過去5年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今年的對台政策必須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以便「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然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心所嚮往,中共何以在重要的文件中,特別點出必須「鞏固深化」呢?邏輯推論,北京對目前的兩岸關係走向是有顧慮,主要的顧慮還是「台獨」,「台獨」不是已經被判定為絕不可行了嗎?為什麼還有顧慮呢? 反台獨戰果不穩定 第一、「台獨」不可行不等於「促統」可行,不邁向「統一」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絕不是北京所推動的和平發展,特別是馬英九總統的「不統」,雖然是他指的是「任內」,但馬主席的中國國民黨也沒有「統一」目標,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論是中華民國或是中國國民黨都不可能去除「不統」化,那麼馬英九「不統」的中華民國如何進入「一中框架」之中呢?這就涉及兩岸的政治性談判,而馬又不談,如果北京不能調整此一現狀,則反「台獨」的戰果,只是表象的、不穩定的、有可能反覆的成果。 第二、美國的「反獨」主要是反台獨者鬧事,把美國拖入紛爭之中,但是美國並不反對台獨力量的存在,美國對台獨的說法是「不支持」,甚至美國是樂於利用台灣各種主張「分裂」的政治力量,來牽制兩岸關係的發展速度與幅度,為美國利益服務,所以可以用「藍」,也可用「綠」。這也使得中共的「反獨」和平發展,如果處理不慎,有可能是養「獨」坐大,而給和平統一帶來更大的困難。 第三、是台獨力量再次回「朝」,兩岸關係曾在本世紀初,因為陳水扁執政而出現相當的緊張,2016台灣再度大選,一旦再出現政黨輪替,新的領導自將吸取歷史的教訓,巧妙地試探新的,美國可以接受的「台獨」政策,從另一角度,將兩岸關係更加「中」、美關係化,運用美國的「一中政策」去對抗北京的「一中框架」,則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排除出現逆轉的可能。 總之,當前對北京而言,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中共的對台政策都進入了「枯水期」,如果不在這幾年注入新活水,一旦台灣政黨輪替,出現「大颱風」則兩岸關係就有可能進入難以回頭的「深水區」。 對台有上中下三策 中共第五代的領導集體不可能坐以待勢,因此,在這幾年的對台政策重點,就必需在「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著力。總得來看,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策,為深化兩岸的和平統一「定錨」。 上策:啟動兩岸的政治談判,解決兩岸在統一前的政治安排,從而確立「一中框架」下台灣的國際空間,破解外國及國際組織在兩岸之間的挑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訂定制度化的規範。 中策:擴大與綠營各派系、各學者的互動,透過交往、對話增加彼此認識和理解,尋找合作的可能性,一旦民、共之間,也搭建了穩定的溝通管道,則北京的對台政策就可以藍綠通吃,從而超越台灣選舉給北京的對台政策帶來的困擾。 下策:改變目前兩岸關係「兩輪驅動」(其實只有經濟一輪)的不穩定狀態,努力在近年內為兩岸關係加上文化交流、教育青年交流和社會交流的架構協議,構建兩岸關係成為「四輪傳動」的越野車,這才平穩行駛,而且可以克服障礙。 當然北京深知實踐方法的重要,所以總的思想指導:在術是「先易後難」,在勢是「渠成引水」。為此台辦的領導者,也從原來地方諸侯型、軍事鬥爭型的幹部調整為「處中央、辦外事」的官員掌舵,才能細緻,準確而又耐心的執行和平發展的戰略。(作者為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