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粗粒牙膏刷牙 磨損琺瑯質及敏感

常使用粒子較粗的牙膏,刷牙太用力,恐磨損牙齒琺瑯質。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牙醫師賴智信解釋,刷牙方式不當易造成牙齒敏感。 賴智信醫師指出,太常刷牙、刷牙太用力或使用硬毛牙刷,選用粒子較粗的牙膏。刷牙太用力或牙刷太硬均會磨損牙齒琺瑯質,造成牙齒齒頸部刷耗,牙齦萎縮。牙齦日益後退、牙根暴露,牙本質層外露,導致敏感性牙齒。 醫師強調,只需輕輕刷牙、放慢速度、加長時間,即可達至保護牙齒效果。 吃檳榔、愛啃硬物都會使咬合面過度磨耗,引發敏感症狀。嚼食冰塊、硬糖果、芭樂子、甘蔗等,也可能使牙齒破裂而不自知,導致牙髓發炎、壞死。 造成牙齒敏感的起因是牙本質外露。牙冠有三層結構,包含琺瑯質、牙本質與牙髓。牙本質位於牙齒琺瑯質下層,是比琺瑯質還軟的牙齒組織,當琺瑯質磨耗掉而牙本質組織逐漸外露時,就會導致牙齒敏感。 醫師指出,牙本質由細微小管-牙本質小管組成,小管內充滿牙本質小管液。吃、喝熱冷或酸甜食物及飲料,對牙本質小管會形成刺激來源,引起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流動,進而使其神經末梢產生反應,牙齒就會產生短暫而尖銳疼痛。冷、乾及化學成分會使小管內液體往外流動,而熱、刷牙等刺激則會使小管液往內流動,都會造成短暫齒髓神經痛。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經常磨牙或因為緊張,常咬牙的民眾,牙齒也容易敏感。牙科醫師賴智信表示,不妨使用咬合板,減少牙齒磨損;醫師並提醒,洗牙不會傷害琺瑯質。 賴智信醫師指出,磨牙或容易牙關緊咬,睡覺時有磨牙習慣或緊張整天咬著牙,可能會導致琺瑯質磨損,使其下方的牙本質層外露,建議可使用咬合板、調整生活作息、改變飲食等方式來改善,並應經常提醒自己勿繃緊神經,自然放鬆。此外,充足睡眠與運動也能幫助舒緩緊張情緒。同時,咬合不正或部分缺牙導致咬合功能不正常,某些牙齒的過度磨損,則建議考慮矯正治療或製作並配戴適合的假牙。 醫師進一步指出,很多民眾誤會洗牙會傷害琺瑯質、造成牙齦萎縮。其實洗牙為機械性刺激,有暫時性痠痛是正常,術後會有痠痛情形也屬正常,並不會傷害琺瑯質、造成牙齦萎縮。反而是牙齦炎、牙周病緩解後,牙齦會萎縮使牙根暴露,下層牙本質根部外露表面更多,所引致敏感性牙齒,愈冷會敏感的現象。 牙垢、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牙周病會引起牙齦較嚴重、不正常的萎縮,定期清除牙結石不但不傷牙齒、牙齦,反而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方法,也可改善牙根部牙齒敏感情形。 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在刷牙時遇到痠痛區域,因為怕痛總會輕刷兩三下或略過。長期下來,痠痛區域的清潔不夠,輕則導致淺層蛀牙或牙齦發炎,重則可能造成牙髓炎或嚴重牙周疾病,甚至也許必須將牙齒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