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搶種櫻花學者:應評估生態

北市搶種櫻花學者:應評估生態

【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種植櫻花應以本土樹種且適地為原則。」面對台北市公園搶種櫻花樹,導致櫻花大量死亡一事,學者與林務局受訪時都如此提醒。靜宜大學生態與人文學系教授楊國禎更指出,政府在做工程發包或公園規劃時,應讓內行專家參與,進行相關評估,不要為了熱潮,讓意識型態決定土地政策。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日前痛批,近年台北市政府搶種櫻花樹,共種了6236株,不過自2008年以來,也死掉了724株,其中內湖瑞光公園、大湖公園和青年公園栽種的櫻花死亡率都高達5成7以上。 對此,楊國禎指出,櫻花種類紛雜,品系眾多,由這件事可發現,政府在工程發包時一定出了問題,或是在擬定公園規劃時,並沒有讓真正內行的專家參與,把專業知識隔絕在外,才會出現如此不尊重生態、土地的決策。 「台灣最有價值的是原生特有種。」楊國禎表示,台灣屬於熱帶邊緣地區,本身就具有眾多特有種植物,不過近年在一窩蜂搶種同類植物的情況下,像是前幾年的杜鵑花、木棉樹,公園富含的物種越來越少,也呈現了溫帶國家才會有的單一植物景致;他強調,植栽不僅要多種類混生成多樣性、多層次,更應該有老中青少可以持續與傳承,這才符合台灣的生態環境與生物特性。 林務局則呼籲,無論造林或綠美化應該以種植本土原生樹種為原則;造林生產組組長楊駿憲表示,栽植櫻花除了考量地點外,時間也很重要,諸如山櫻花或霧社櫻等台灣原生櫻花,適合生長在低海拔到中海拔地區,花苞都需要足夠的低溫累積時間,直到氣溫回升才能開花,因此若選在休眠期栽種櫻花,將可有效提升存活率。 圖說:靜宜大學生態與人文學系教授楊國禎呼籲,政府在做工程發包或公園規劃時,應讓內行專家參與,進行相關生態評估。(photo by LaLaKevin in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