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滅蚊生力軍 成大放養「台灣稻田魚」

為了防治登革熱,成大與海大成功復育滅蚊剋星「台灣稻田魚」,下午於成功大學生科系放養30隻,希望年底前能夠繁殖5000隻以上;學者們表示,全球暖化讓登革熱成為台灣每年的挑戰,希望明年可以提供給一般民眾飼養,用最友善環境的方式防蚊。

(劉怡伶報導)

成大生科系蔣鎮宇與海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義雄,合力復育成功台灣本土的稻田魚,3日下午在成大放養,海大陳義雄教授指出,「台灣稻田魚」因為是傳統卵生魚類,生殖力弱,競爭不過外來的淡水魚種,全台僅剩新北市及宜蘭縣存有零星少數族群;歷經三個月復育,從20尾到目前已有700多尾新生族群,最長只能長到2公分;海大送了30隻南下台南成大生科系放養,希望能持續繁殖增量。

陳義雄教授說不能因為一次的防疫就破壞生態系,「未來可以結合蓋斑鬥魚如何扮演好平衡生態,如果冒然大量投入外來種大肚魚或孔雀魚,是在扼殺我們的本土生態,讓外來問題更嚴重,反思不能因為疫病就大量投入外來種」

成大生科系教授蔣鎮宇表示,儘管稻田魚競爭力不是最強,不過為了友善環境及培植多樣化生態,所以有必要復育稻田魚,更具有教育意義。當疫情緊繃的時候使用孔雀魚的確有效,不過長遠來看,一味培育外來種不是好事,未來希望台灣稻田魚能夠提供民眾放養,預估下半年可望有5000隻以上,成大放養在魚菜共生的水池裡,可以在來年的防疫工作上增添滅蚊生力軍。

(圖─陳義雄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