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家Zine專門書店 下北沢世代 參加東京藝術書展

中國時報【江家華╱台北報導】 強調一張紙、一支筆、自己就可動手做的Zine(個人圖文誌),成為年輕世代展現創造力、反動力的獨立刊物。台灣首家Zine專門書店「下北沢世代」獲邀參加廿一日起在日本舉行的「東京藝術書展」(The Tokyo Art Book Fair)。「東京藝術書展」是歐美地區以外最重要的國際藝術書展,今年首度跨海邀請台灣、香港、南韓、中國、印度等Zine組織參加,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Zine泛指以騎馬釘裝、少量、手作的小冊子,在紙張上添加個人創意,就可販售。最早來自美國,多為手寫公報、同人刊物。七○年代龐克文化將Zine風潮帶到鼎盛,龐克族以手工製造刊物,以手寫塗鴉、拼貼字句宣揚主張、抗爭主流價值,在唱片行或Live House等地販售。 「下北沢世代」書店創辦人羅喬偉表示,二○○七年成立線上書店,販售從世界各地的攝影集、獨立雜誌、Zine等。今年在中山區有了實體書店後,曾邀請日本福岡10zine團體來台,還舉辦過兩次台灣Zine創作者的交流會募集作品,並從中精選出十一位作者作品參展。 其中包括畢業於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的鄭宏敬,他在東京兩年,遇上三一一大地震,作品《裂痕》用影像捕捉生活隨處可見的細微裂痕。平面設計師何嘉興《二色心經》則以兩色印刷、手工裝禎的方式,收錄他近年來插圖、攝影、詩等作品。 其他參展作品還包括獨立出版品牌nos:books,作品《OCD》以樹枝裝訂十二頁插圖。攝影少女林世穎捕捉女性美《Her》、來自澳門梁宗鎏《在森林和原野》記錄在台生活。 羅喬偉表示,九○年代後晚近,網路加速Zine的發展,也發展出各種不同面貌,現在甚至還有專門的出版商及藝廊。亞洲從日本發酵,後在韓國、台灣、香港、中國各地散播開來,展現Zine的分享、串聯、擴散特性。 羅喬偉表示,亞洲各地Zine的發展不同,如的香港及中國就常見透過Zine探討社會議題、批判政府作品。台灣則有許多年輕藝術創作者,以這種低門檻低成本的方式作為創作發表平台。 日本第一間Zine專門書店Zine Mate於東京原宿成立後,催生了東京藝術書展的誕生。而今年是東京藝術書展首度開放海外作品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