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漲機率高

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歐債議題持續干擾全球股市,台灣更有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存在,在追價意願不足下,台股近期呈現量縮整理格局,大盤量能更在12日再度創下33個月新低量548.36億元。 群益投信表示,觀察2000年以來台股每年最低量後的表現,普遍都呈上漲格局,尤其後三個月上漲機率百分之百,平均報酬來看,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後分別是5.15%、18.29%、24.12%、27.43%。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蕭棋文表示,從產業景氣面來看,目前對明年的訂單能見度不高,是投資人縮手的主因,但從庫存調整周期觀察,已經歷1~2季空窗期,意味廠商在成本控管上已有一定主導權。 他指出,只要年底美國耶誕能持續黑色星期五與網購星期一的買氣,配合大陸明年提早的春節效應,對獲利將有正面的挹注,大盤也會有止穩的契機。 摩根富林明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外有歐債、內有總統選情膠著,投資人選擇保守觀望因應,預期在選前台股量能不易放大,但以歐債發展來看,歐盟與IMF解決歐債危機的合作模式已漸具雛型,市場信心逐漸回穩。 葉鴻儒分析,進一步觀察近5年台股年度低量後走勢,後3月平均反彈可達16.46%。 類股方面,蕭棋文指出,通信網路與半導體族群為雙主軸,強調高股息與高成長潛力,前者建議可以電信股為主,後者著重在低價手機相關的上下游廠商,訴求智慧型手機客群擴大;傳產股看好春節消費旺季,可優先考量中概族群。 匯豐安富基金經理人石隆智建議,今年利空頻傳,全球股市急漲急跌波動劇烈,市場脈絡難以捉摸,平衡型基金因為除了股票部位,另有波動度較低的債券部位做「地基」,較能隨漲抗跌,在市場震盪之際發揮避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