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營養法 將訂垃圾食品標準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針對紐約市禁大杯含糖飲料法令無效一事,立委王育敏受訪時表示,禁大杯含糖飲料法令的確過於嚴苛,她認為高油、高鹽、高色素食品對健康影響較大,國內應先訂定垃圾食品的標準;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組長陳延芳則表示,衛生署目前研擬《國民營養法》草案,針對會導致肥胖、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疾病等食品,限制廣告與促銷方式。 王育敏表示,上個會期曾提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提案,要求限制兒少頻道及兒少節目播放垃圾食物廣告的頻率,而垃圾食品的認定基準,則由衛生署訂定,但衛生署傾向併入《國民營養法》草案討論。 她強調,這個會期將推動修法,限制垃圾食品在兒少頻道及兒少節目中進行促銷或插播廣告,並禁止業者以送贈品的方式行銷垃圾食品。 陳延芳表示,衛生署目前研擬《國民營養法》草案,針對會導致肥胖、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疾病等食品,限制廣告與促銷方式,希望這個會期可通過。另外,國健局正研議《健康促進法》草案,蒐集各界民間團體及專家意見,進行跨部會會議及召開公聽會。 陳延芳說,目前教育部針對國中小「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規定飲品及點心食品一份供應量的熱量應在250大卡以下,其中添加糖類所提供之熱量應在10%以下,但優酪乳、豆漿可占30%。另外,也會進行衛教宣導,鼓勵孩童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人工合成高果糖漿,會造成脂肪肝、心臟病、高血脂、痛風、失智、癌症,增加孩童和青少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國外研究發現,攝取過多高油糖鹽食物,會導致孩童上課時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學習力變差。 台大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市售飲料普遍熱量高,喝多易胖,而飲料中的添加物,如奶精、香料、色素等,也會增加肝腎負擔,應避免飲用,建議口渴時喝水最健康。 她舉例,市售奶茶多不含鮮奶成份,而是以奶精替代,其中反式脂肪酸的成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險。另外,果汁類部分,多是添加食用色素、香料與防腐劑等,喝多會影響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