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金退潮 兩岸影響輕微

旺報【林建山】 美國聯儲會(Fed)主席柏南克在6月預告實施5年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將退場,儘管9月18日宣示暫緩縮減購債計畫,但各界咸認年底前必將實施。對於QE退場可能動盪國際金融市場及世界經濟的恐慌,則早已蔓延超過3個月時間,「國際廉價資金」大量大規模撤離亞洲地區,是其效應病變的第一個實相,正引起國際社會的莫大注意。而兩岸經濟在這波「資金撤離潮」中,究竟會受到何種程度的衝擊?當然也成為一項重要焦點議題。 國際資本湧進湧出 國際間確有足夠理由擔心,美國QE退場,即將收回前所未有大規模的寬鬆貨幣存量與流量,當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動盪。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一份研究報告就明確提出這一風險的預警,IMF認為,美國QE退場,可能肇致的利率波動和長期利率之過度調整,也就是對國際資金價格的衝擊,勢必難以控制,甚至會反過來破壞美國的經濟復甦量能。 對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而言,美國QE退場,必然肇致一個全新的尷尬局面是:在2009年美國啟動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以應對世界金融海嘯危機時,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國,乃成為所有先進國家「流動性氾濫」的最關鍵蓄水池,「國際廉價資本」從先進社會經濟體,肆無忌憚地淌流湧進新興市場,在帶來了「不可持續成長」的資金幻覺之同時,也吹高了亞洲區域的「資產價格泡沫」;也就是說,新興市場經濟體因為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而不斷抬高「增加槓桿性作用力」,反過來又因為受制於先進經濟體衰退的外部性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乃又要不斷透過「增加流動性」和「大量舉債」以應對外部衝擊,財務槓桿乃不斷升高,就在泡沫持續膨脹的同時,因為資本流入引申的「投資饑渴症」,進一步促使「地方債務」和「金融系統風險」的擴散。 這也映現出了另外一個事件問題的本質,即出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國際廉價資本」現象,不是貨幣數量(量化寬鬆)造成的,而是貨幣價格(低利率或零利率水準)造成的。長期以來大量資本之流入亞洲新興市場,事實壓制了亞洲利率的向下滑落,甚至於引申成為的亞洲利率也跟隨長期趨低,結果反而持續惡化經濟基本面。今天印度和印尼這兩大經濟體的經常賬戶盈餘收窄,以及匯率大幅挫落、資金外逃、股市暴跌,都是一種癰患病變併發現象。 這種貨幣價格效應,不但肇致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泡沫危機,更重要的是,「突然流動性緊縮」的巨大衝擊,將直接衝擊亞洲國家的實物經濟,並提前引爆包括地方債務在內的系統性風險,肇致這些國家經濟大崩盤。 在這種向下沉淪惡化情勢之下,美國QE一旦退場,美元走強,則這種貨幣價格效應將更形變本加厲,新興市場經濟體將馬上從「資本淨流入地區」變為「資本淨流出地區」;30多年來仰賴「大量潛伏的國際資本支撐」的高房價「亞洲風光」,勢將直面承受一次重大撞擊。 對台反是利多新局 美國QE超級寬鬆貨幣政策在2014年中完全退場之後,可預見的是,全球金融市場不免有所變動;但只要確定世界經濟可以順利步上復甦軌道,則國際物價可能有限波動,貨幣政策趨於緊縮,甚至開始升息,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新一波衝擊,都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整體性經濟風暴。 至於大量「國際廉價資本」從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土耳其、印度和印尼等國家的撤出,產生區域性資金大量外流危機,相對於經濟基本面良好的台灣和韓國,衝擊相對不大。尤其是QE退場,所代表的毋寧就是美國經濟已然好轉,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台灣、韓國,反而可望因此受惠,帶動兩國經濟更加好轉,並因此維持匯率及物價穩定,有利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反倒是個利多新局面。 而擁有龐大外匯存底的中國大陸,則因長期實施資本管制,影響也相對輕微,這一回「國際廉價資本」撤離潮的短期波動影響,應該也不會太大。在中國金融方面,由於經濟基本面尚屬良佳,尤其是經常帳戶盈餘、通貨膨脹溫和、經濟成長率較高,同時,外匯儲備充足,資本帳戶也未完全開放,中央銀行的匯率管理能力較大,應變政策的迴旋餘地也大。因此,受到美國QE退場的負面影響,也將遠小於其他金磚經濟國家。(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