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放假前 台股獨遭調節 印度連買21周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本周進入耶誕與新年假期,但外資上周對亞股買超力道不減,包括南韓、印度與泰國的買超金額都逾億美元,印尼、菲律賓與越南也獲小幅加碼,惟獨對台股不留情面,賣超達4.71億美元,股市單周下跌2.32%也是亞股最重,未來止跌的重要訊號需待外資歸隊。

外資連續21周加碼印度股市,且今年來吸金達231.7億美元,甚至超越台、韓兩地買超金額加總,凸顯在歐債、全球經濟下型風險環伺下,內需型經濟體對外資吸引力較高。

摩根JF亞洲基金經理人魏如宏表示,內需消費成長趨勢,是亞洲最受看重的題材,尤其是金融海嘯、歐債等全球系統性風險重創金融市場,也重度波及高出口佔比的國家。反觀區域內貿易盛行,內需產業比重較高的印動、東協等國,今年來無論股市表現、資金流入穩定度都更勝東北亞的台、韓股市。

摩根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指出,由於產業及個股輪動相當快速,且市場信心仍相當薄弱,上周台股接連失守7600點關卡與月線。主要的籌碼面的壓力來自於三大法人由買轉賣,除了外資在耶誕節前賣壓擴大,投信一連6天賣超,結帳意味濃厚。

在市場交投清淡、指數空間有限下,資金不排除轉戰至傳產、中小型股,包括觀光、航空、消費、百貨等「紅包題材股」仍是盤面上可觀注的焦點。

此外,葉鴻儒分析,隨CES消費性電子展題材發酵,及明年全球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需求未如預期悲觀,先前的重災區的蘋果供應鏈漸有止跌現象,加上傳產、金融資金回流電子,電子股若能回穩,大盤就有機會在年線附近止跌。

葉鴻儒進一步指出,本周台股盤面觀察重點,還是在財政懸崖的議題與美國兩黨能否儘快達成共識,及年底外資休假,交易量仍可能會明顯下滑。由於摩台未平倉量仍在高檔,賣壓不輕,在本周四(12/27)摩台結算前投資人仍應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