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殷盼台幣升值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銀存款餘額逼近新台幣28.5兆元,金管會力促金融業者發展多元化商品,鼓勵證券投信事業發行含新台幣的多幣別基金,外商銀行編算的新台幣實質匯率指數,有希望在今年出現反貶走升的轉折點,若能配合官方利率可能在下半年「動起來」,將提供新台幣部位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一個問世的好機會。 業者分析,台灣存款部位龐大,台灣人投資海外金融商品的部位也大,官方統計四大基金、壽險業、一般共同基金投資人的海外投資部位,全年累計超過2,500億美元,連金管會都承認,國內商品多元性不足,使得國人在財富配置考量下,資金長期滯留國外,這也促成管金管會在「以台灣為主之國人理財平臺」方案中,開放投信業把新台幣納入多幣別共同基金之內。 外銀人士指出,台灣投資人現在也偏好選擇新台幣部位的投資標的,即新台幣部位連結利率或匯率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一則避免重蹈歐元、日圓匯率激烈波動的損失,也能避開美國的全球查稅舉措。 外銀抱怨,可惜的是,以新台幣長期趨貶的態勢,新台幣存款利率1%、放款平均1.2%的水平,根本無法創造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均5%的投資獲利要求,算來算去就是無利可圖。 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後金融海嘯時期,設計內容不僅要求保本,風險程度和投報率都不能「誇口」,即使是限制只給專業投資人購買的產品,投報率也能維持在8~5%之間,不如過去動輒20~30%。外銀人士指出,現在的情況是,一旦匯率或LIBOR等市場利率出現「空間」,商品發行業者寧可提前贖回潮,從客戶手中收回部位,待及划算的時機再次發行。法國興業銀行和荷商安智銀行發行的美元計價結構型商品,去年12月最後1周至1月第1周,就出現共計11檔商品提提贖回,創結構型商品2009年新制以來的最大量,即是此狀況。 據此,看好台灣財管市場的外商批發型(Whole Sale)銀行,非常關注新台幣的匯率變化,以作為新台幣部位衍生性商品問市的參考點。外銀指出,今年以來的匯市,出現美元轉弱,日圓以外的亞洲貨幣兌美元趨升的格局持續,而且台灣經濟對手的韓國放手韓元升值,從新台幣實質匯率(REER)指數來看,正從去年底的底部開始往上揚,翻升的新台幣預計會是新台幣部位衍生性商品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