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鐘市場改建 盼中央補助
中國時報【楊宗灝╱桃園報導】 興建於一九○七年的中壢市「大時鐘」第一市場,在年久失修缺乏整頓的前提下,過去榮景商機早已不復見。市公所有意以客家意象市場模式拆除重建,八日並邀請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視察,希望爭取中央補助三億元工程款。 黃玉振參與簡報時指出,若大時鐘市場就地改建,客委會隨時可以提出補助預算,不過若涉及整棟大樓結構拆除重建,事涉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業管,站在活化地方商圈的立場,未來將主動協調拆建事宜。 一九○七年便已興建完畢的中壢第一市場,過去因豎立「大時鐘」牌樓,被民眾暱稱為大時鐘市場、廣場。民國六十六年翻修改建,近年因攤商外移,加上主建物檢測發現海砂屋結構,地方倡議改建之聲不斷。中壢市公所委外評估後,初步決定以地上、地下各四層樓方式拆除重建,總工程款達三億六千萬元。 桃園縣長吳志揚昨陪同黃玉振簡報時指出,中壢市擁有全國最多客家族群,大時鐘市場又是許多中壢人共同回憶,自己年輕時就常赴市場「打牙祭」,如今有機會拆除重建,是全體市民之福。 黃玉振認為,中壢市屬於「都會型」的客家庄,與過去客委會主要輔導鄉村發展經驗不同,因此打造在地客家意象市場,客委會一定支持。甚至未來完工後市場前廣場都可取名為「好客廣場」,一方面讚揚客家人好客精神,也期勉來此購物民眾都是「好客」。 不過由於市場拆除重建屬經濟部主管,黃玉振除強調後續將與經濟部中部辦公室妥善協調外,也要求中壢市公所必須與攤商溝通,在保障現有經營權的前提下,降低施工後對攤販營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