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盡情享受台式溫暖

旺報【(葉燕妮╱福建廈門)】 我對台灣的嚮往來自一種有趣的好奇。我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個島,與台灣一水之隔,甚至連語言都是一樣的,於是我常常想,對岸那些和我們說著一樣的話的人們,是否也和我們過著一樣的生活。 這樣的嚮往伴隨著我一路成長。大一的暑假,我和兩個朋友總算開始了寶島行。9天8夜的旅行我們走了不少地方,看到了對岸的美景、美食,但更美的是熱情的人們。 台灣人的熱情是有口皆碑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聽不完的「請」和「謝謝」,不管是在什麼場合問路,他們總會很熱情地回答,講到你聽懂了為止。我跟朋友開玩笑說,在台灣都不用問路,只要擺出一副很疑惑的樣子,就會有人來問你是不是迷路了,朋友很驚訝,但這樣的事情的確在九份發生過。 而在清境,我們這輩子第一次搭了便車。一對台中來的夫婦從山頂的青青草原載我們回飯店,等我們收拾完東西再帶我們到高鐵站,途中還帶我們去了巧克力工坊、奶茶店和水果行。之後還遇到了高雄的巫阿姨,聽說我們19歲就自己出來玩,便開著車帶我們玩遍了高雄。朋友們聽到這些事都覺得不可思議,第一句便是問我們不怕是壞人嗎。說實話,我真的沒有那麼想過,或許是這裡人情的溫度,融化了這樣冰冷的設想。 不管是去便利店買個早餐,還是去租車行打聽包車的價格,總能聽到許多屬於他們的有趣故事,看到一個個溫暖的笑臉,然後才記起,是啊,人和人之間,本該如此啊。我們似乎習慣了對陌生人心存戒備,被問個路都得退後幾步,更有甚者直接加速走人,這並非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只是這個社會逼得我們如此,而在這個島上體會著這些最原始的溫暖,反倒讓我們覺得羞愧。 這個小島在脫離大陸管控的一百多年裡,發展得令人驚訝。這裡發達的標誌不同於上海,深圳這些大城市,不是處處林立的高樓,而是即使垃圾桶少得可憐,仍是整潔得看不到一個寶特瓶,一張紙片的街道,乾淨寬敞的公共廁所和令人敬佩的國民素質。最讓我驚喜的是,捷運車站裡可以拿到一種貼紙,貼上這種貼紙,別人就會知道你是需要幫助的人,你就可以坐在博愛座上,而大家也會主動讓座給你。這對短時間內身體不適的人是很有幫助的。台灣式的溫暖在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細節裡表露無遺。 在台北的幾天裡,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捷運上一個帶著旅行團帽子的女士上車後直接坐在了博愛座上,完全不顧周圍不解甚至是嫌惡的表情。這樣的表情也刺痛了同是遊客的我們。我們不希望被打上低素質的標籤。我們身為客人,卻攪亂了這座小島的寧靜,這讓我們覺得羞愧,覺得不堪。 回想起我住的那個島嶼,滿是垃圾的海灘,被高房租逼走的當地老字號,換來的卻是遊客們玩樂過後對這裡的失望。他們說這裡擁擠,說這裡的人有孤島意識,說這裡已經不是之前的模樣。可是他們在發洩怒氣的時候,是否真的想過,造成今天這個局面的難道會是深愛著這座小島的當地人嗎? 這樣想來不由得寒顫,慶幸對岸的寶島在一定程度上對自身的保護,才得以保存台灣式的溫暖,保留住了對來客的熱情。9天的台灣或許看得不夠完整不夠真切,但我想說的是,這島值得來,花上幾天去感受那些無價的人情溫度,但來的時候別當奧客,請跟著這裡的步調,別替寶島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