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人口 直直升》非單一疾病 記憶力越來越糟

正常老化和失智症是不同的。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表示,正常老年人多半有某種程度的的智能減低,但其智能衰退是不會逐漸變壞的,而是衰退到某一程度為止就呈水平的狀態;而失智症的病患,其記憶力會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壞,比如原本是想不起來老朋友的名字,到後來一些重要的事也忘了,慢慢連家人的名字及自我照顧的方法也都忘了。 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而失智症,則是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台大神經內科醫師陳達夫表示,失智症多見於老年人,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台灣地區目前老年人口失智盛行率為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且女性多於男性。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狀有:記憶、定向、判斷、語言等認知功能退化;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失智症的病因有退化性、血管性、其他特定原因(例如,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 失智症早期症狀有記憶力衰退、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語言表達出問題、喪失時間和地點的概念、行為情緒異常、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病程初期時,因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醫;到病程中期時,生活能力持續下降,對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到病程晚期時,病人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才行。 英國的研究更指出,透過運動讓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由百分之八降至百分之六,其中大多都是社區的長輩。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鄧世雄執行長表示,失智症預防的方面,經研究證實透過運動及注意慢性病的危險因子是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機率,希望大家可以多帶家中的長輩一起到戶外走走,讓長輩活得更有品質與尊嚴。 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像是多動腦、多運動、採地中海飲食、多社會參與;同時減少危險因子,像是三高、肥胖、頭部外傷、抽菸、憂鬱等,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