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兩岸政治定位 亟需解決

旺報【記者林琮盛╱台北報導】 「台北會談」中,兩岸學者認知,兩岸政治接觸的重要性。與會的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指稱,兩岸要持續發展,仍需解決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但他強調,兩岸要發展,相互定位尚須解決,仍要進行討論,但「討論不要預設前提」,否則很難討論。 討論不要預設前提 馬總統的兩岸智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則指稱,我方沒有感受(大陸)促統、促談(政治談判)的壓力。 孫亞夫在「台北會談」閉幕致詞上表示,兩岸討論認同和互信時必定會涉及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問題,也就是大陸所稱的「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但他也坦承,目前兩岸的政治關係所達到的水平並不高。 孫亞夫說,兩岸要持續發展,相互定位上尚需解決、還要進行討論。他強調,「討論不要預設前提。否則很難討論」。 他的一席話似乎在反駁前天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要求大陸,政治談判前,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主張。 孫亞夫還補充,2000年後,大陸表達一個中國原則的三段論: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中國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 他也反駁民進黨要求大陸政治自由化的訴求說,世界上的各種民主制度中,哪一種模式,應該符合自己的基本國情。 孫亞夫說,大陸會走自己的路,不會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他也強調,「沒有民主是不行的」。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他們實行的政治制度,成果和未來走,要看大陸人民支持與否。 對於兩岸政治接觸,趙春山直言:「我們沒有促統、促談(政治談判)的壓力」。他說,馬政府要做的三項事情就是,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從歷史記憶 強化認同 他指出,這三項工作的目的是,鞏固和穩固過去四年兩岸所建立的成果,希望成果持續發展。不要因非偶發事件或政黨輪替,而逆轉了目前的成果。因為,這些成果對台灣是有利的。馬政府希望把這些成果「法規化、制度化」。 談到認同和互信,《旺報》社長黃清龍認為,要強化兩岸的彼此認同,必須從共同歷史記憶開始。缺少這樣的基礎,互信就不存在。一旦相互陌生、不理解,很難產生互信,反而造成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