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機械人 3年後百萬台

工商時報【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富士康山西廠加快推動機械人入廠計畫,今年機械人產能已達1萬台,3年後將上看百萬台,預計2016年山西廠將成為世界最大智能機械人生產基地。富士康(鴻海)總裁郭台銘說,把單調重覆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把人力移轉到更大附加價值上,是中國製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 作為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的決策無疑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指標,除了深圳廠投產低溫多晶硅產業,山西也開始機器人計畫。這標誌著中國製造業升級要「全面啟動」。 新華社引述相關人士透露,今後5年機器人將扮演富士康山西廠的「主角」,富士康機器人項目在山西晉城的投資將達到90億元人民幣(下同),估計產值可突破500億元。若「機器人戰略」能如期完成,3年後,富士康機器人規模與現在富士康員工的數量會打平,擠占人類的工作崗位。 郭台銘強調,對於被機械人替換的員工,富士康會進行再培訓,人力將被轉移到更高的附加價值上,成為操作機械人的高技術勞工。由於富士康工人多是80、90後的年輕人,他們的能力在於創新,以機械取代人工,將可以給員工更高的工資,更多發想創新產品空間。郭台銘說:「把單調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這是中國製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 十二五期間,全中國規畫最低工資標準年成長13%以上,職工工資成長15%。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副教授耿曄強說,這對原本得益於大陸低廉人力成本的富士康無疑是一大衝擊。成本壓力下,富士康自然會改變生產方式提高利潤。 業界人士分析,富士康機器人項目的啟動,將推動企業轉變生產方式,也將帶動地方產業和相關人才需求。但是否就意味,中國機械化生產時代到來,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