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昱晶潘文炎:核能是風險問題 太陽能可取代天然氣尖載發電

昱晶董事長潘文炎。(鉅亨網記者尹慧中攝)
昱晶董事長潘文炎。(鉅亨網記者尹慧中攝)


昱晶董事長潘文炎。(鉅亨網記者尹慧中攝)

適逢台灣面臨「核四」爭議,此次《鉅亨網》有幸邀請昱晶董事長潘文炎來談談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建言、對全球太陽能產業看法以及該公司下一階段營運目標,專訪概述如下:

問:台北歐洲商會 (ECCT) 2013 白皮書就指台灣再生能源實際興建的發電廠速度令人失望,而核四雖封存停工但能源議題的紛擾仍圍繞台灣社會。為讓能源政策凝聚共識,行政院預定是 9 月前召開全國能源大會,而在此之前,您對台灣目前能源政策發展有何建言?

答:我認為台灣千萬不能缺電。

目前台灣仍是在享受充分又便宜的電力供應,但不能等到未來缺電才知道要找蠟燭、點蠟燭的痛苦。若缺電,也將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企業無法經營也影響收入與薪水高低,這是一連串的反應。

就核能來說,有的人要,有的人不要,不只我們還沒有共識,現在全球對此也沒有一個共識能說核能一定是好或不好,不然,70%電力都還在用核電的法國人難道都是笨蛋?

我們現在一個最大問題是,核四已經蓋得差不多了、花了約2700億元封存後又還有一些費用持續增加要全民買單,中經院報告也提到平均每個家庭將負擔5萬元的債。另外,若我們不要核電,必須要有清楚的替代方案。

現在,聽到很多人提再生能源,但老實說,太陽能是沒辦法完全取代核能的,恐怕,目前最可行的能源替代方案仍是化石能源為主--不是煤就是天然氣。(接下頁)

畢竟,新能源的本身有侷限性,風力來說,熱的時候沒風、東北季風很強卻又是在冬天,而以太陽能來說隨日昇日落也沒辦法完全取代核能,這也是因為相對核能是24小時的基載發電、太陽能屬尖載發電。

也就是,同樣要100MW的發電量,在太陽能則需要至少核能的4-5倍的備容量,因此,奢望太陽能要在短期內全數取代核能是不切實際的。

而節能減碳來看,天然氣碳排放雖是約煤炭60%但仍是排放,至於核能本身不會有碳排放的問題,但它是個萬一、可能的風險問題。我們必須體認到用核能與不用核能之間的環境保護認知。

在尖載供電上 太陽能可取代天然氣發電或補不足

當然,太陽能電池技術正不斷突破,且每瓦平均銷售價格也從過往的3.4美元大幅下降僅8分之1、約0.34美元,換算發電成本是已經比天然氣價格低或接近了。所以,若以國家整體電力供應穩定與充足來思考,在尖載供電上,太陽能可取代天然氣發電。(接下頁)

國家電力約4000萬千瓦(40,000MW)的裝機量中約60%屬基載24小時不停,而推算尖峰用電量約1000多萬千瓦,這部分天然氣雖啟停快,但有發電廠歲修與折舊壓力,而在夏季尖峰之際、蓄電量最大也最多就是太陽能發電,尤其是中午,因此,在天然氣發電無法支應用電高峰的時候,太陽能可以補不足。

台灣太陽能電池一年產逾9GW 安裝不到產能5%

雖然,這樣說是有點「老王賣瓜」,但仔細想,台灣太陽能電池的產量來說已經佔世界裝機需求20%,電池一年生產逾9GW、但在台灣太陽能總安裝量規模僅近400MW,換算不到產能的5%,這樣不合理的比率已經被人詬病了。

太陽能供給尖峰發電是全球未來趨勢,台灣也不是沒規劃,而是政府年年都在規劃完但沒辦法徹底執行,一有抗議就變,變來變去卻又沒配套方案,但歸根究柢,是政府執行力的問題以及讓民眾了解真相的責任。

當然,在能源議題上,大家也是必須冷靜來思考,如何在用電與生活中間取得平衡。像我們以前念書的日子,在學校可能連電風扇都沒有,宿舍有風扇吹都是奢侈、更別提冷氣了,現在我看隨便一個學校,要是沒有冷氣給學生吹,恐怕都被罵翻或者鬧出「學運」了,這是吹冷氣吹慣了的習慣問題。

大家也要想一想,在98%能源進口的台灣,現在電價都還比日本、大陸都便宜,若我們不要核能又抗議蓋其他新電廠又不要漲電價,天下有這樣白吃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