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媒體資本戰 讀者怎麼辦

左看:正視獨立媒體的可能 媒體公共化理想無法倚靠政府把關或主動創造。如果真的企盼一個擺脫新聞審查打壓、尊重新聞自由與作為民主社會第四權監督職能的公共化媒體,那麼,應守住的戰場不只是NCC或行政院公平會。「不自由的市場競爭」態勢擺在眼前,要超脫壟斷,只能期待擴大獨立媒體的版圖、增強獨立媒體主流化的實踐想像。 特別是:這波以學生運動為主所闢出的媒體公共性課題,一旦碰上真實的媒體交易過程,問題將不只存在於NCC,或者行政院公平會如何把關媒體壟斷與交易,也將存在於壹傳媒工會體系的自主性與選擇。 在歐洲,法國世界報、德國明鏡週刊、英國衛報的經驗,都指出具獨立報導精神的媒體,毋須永遠小眾;端看閱聽大眾如何以消費力啟動媒體民主化,選擇建立、支持公共化的媒體。在亞洲,伴隨1987年南韓民主化解嚴的產物,是以6萬5千多個市民股東與其新聞從業人員集資持股,共同創出全韓第四大媒體的獨立媒體《Hankyoreh》(韓民族日報)。 為拓展新聞自由、專業與深度找到新戰場,事實上現前的媒體壟斷危機提供了兩種可能路徑:一是發動公眾消費媒體力量,良幣驅逐劣幣,扶植既有的獨立媒體穩固、茁壯。另一則是從壹傳媒工會交易案中,重新以壹傳媒工會主體性,結合廣大客群,找到獨立、公共化的新可能性。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資本市場邏輯下 傳媒公共性渺茫 壹傳媒工會系統先是經歷黎智英擺道,看盡急欲擺脫爛攤子的商人嘴臉外,又碰到以保守與新聞干預起家的資本家聯合購併。接下來要在哪些老闆間翻炒或顛沛流離,看來不過是冷飯熱炒。國內主流媒體清一色在搞互相惡鬥拚閱報率/收視率遊戲。 目前為止,既有媒體報導中,無論在行政院公平會、立法院公聽會場上,壹傳媒工會的主體性除了主張「新聞自主」以外,對於積極推翻資方一手掌控的報業結構似乎並無太大興趣。以至於至今壹傳媒工會方面所謂的「媒體公共性」,仍然連個八字都還沒寫。 近日來,各大報忙碌的是浪費新聞版面搞搞小利益小吵架,實在無聊透頂,長遠看來也不符合大眾閱聽市場之利益。這波掀起的學生運動爭取媒體民主的浪潮,放在壹傳媒身上是否押對寶還待觀察。 在資本市場邏輯下,究竟到最後是「飯碗主義」至上?還是「媒體公共化」戰線走得長?這直接挑戰到台灣既有媒體生態環境,以及在裡頭形塑這環境的每個工作者。如果飯碗優渥作為易主的福利保障,就足以潰散壹傳媒再鬥之心,那麼「媒體公共化」之路欲復興,看起來不如先從消費者運動全面推翻開始搞起。 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我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 陸已興/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