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轉職「談薪」 參考市場行情搭配年資、績效

隨著農曆年腳步逼近,年後轉職季也將跟著啟動,不過到底跳槽薪水該怎麼談呢?人力銀行建議上班族,面試前不妨先參考市場薪資行情,再依績效、工作年資適度「加碼」,避免喊出天價而與理想工作擦身而過,或是陷入低估行情的窘境。

由於多數公司均採「秘薪制」,因此上班族如欲打聽市場行情恐有難度,對此,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市場薪資行情可參考人力銀行提供的薪資情報。

舉例而言,生產技術製程、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的職務年資1年,平均月薪約3.8萬元;行銷企劃、儲備幹部、採購的職務年資3年,月薪約3.4萬元-3.8萬元,不動產、汽車、醫藥業務員、理財專員、電話行銷的職務年資5年,月薪約可達5萬元。

至於個人績效部分,陳力孑則指出,可透過「量化」方式呈現個人績效,作為談薪水加碼的依據。整體而言,個人績效可大可小,小至個人「關鍵表現指標KPI」超標,大至為公司帶進上千萬元訂單買賣等。

陳力孑同時指出,上班族若不知該如何談「加薪」,建議可用「現有年薪」為基準,加碼10%到20%,保守扣除面試公司慣有的年終及業績獎金之後,再換算為月薪。

事實上,轉職類型也關係著如何「談薪」。大致而言,轉職可分為「同位移轉」(相同產業、相同職務、但不同公司)、「水平移動」(不同產業但相同職務)以及「垂直移動」(相同產業但不同職務)等三大類型。

陳力孑表示,若過去的職場經驗無法運用在未來的職務,加上產業及職務的差異性甚大,轉職薪資可能因為經驗無法傳承而下修;但若轉職為不限過去經驗的職務,例如儲備幹部或業務職缺,或者為人員流動性較高的行業,反而較能吸納背景多元的各路好手,不致造成轉職薪資大幅減少。

不過,專家也提醒,薪水固然是轉職的關鍵,但絕對不是唯一,建議職務年資未滿3年的上班族應優先考量轉職後是否有更大的學習空間,並以態度為先、學習力取勝,切記勿一味憑空喊價,反而錯失轉職的機會。

至於年資在3-5年者則須以專業成為個人績效,讓自己出現「不可取代」的價值;職務年資5-8年宜產出「差異化」之個人品牌;職務年資8年以上,隨時要能舉出個人多項戰功,為晉升主管職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