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農業外勞 農委會首鬆口

誰來務農?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農委會已在評估引進農業外勞,他承諾會在2個月內提出政策。圖為農婦正忙著收成杭菊。(陳麒全攝)

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爭議長達18年的農業外勞政策,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首度鬆口,台灣部分農業的確有引進農業外勞的需求,農委會將遵守「限業限量」原則評估,分階段開放引進,解決農業長期「農工荒」的困境,提升農業競爭力。 最快明年送政院審議 去年起,農委會即重新評估引進農業外勞的可行性,日前陳保基在立院面對立委質詢,承諾2個月內提出「農業外勞」具體政策及配套,最快年底提出草案,明年送勞委會、行政院審議。 據了解,引進農業外勞第一階段以缺工嚴重的農企業為主,包括育苗、茶葉、蘭花及農產物流中心等。由於畜牧產業也不斷反應缺工,第二階段將評估需要24小時、3班制輪班的酪農、養豬、養羊等畜產業。 第一階段開放農企業 台灣農業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目前農民平均年齡高達63歲,農業勞力密集、待遇不高,許多第二代年輕人不願接手,農業早已出現斷層,以致農忙時期嚴重農工荒,常常有錢也找不到人。農企業、農會、產銷班農民叫苦連天,盼政府盡快開放農業外勞。 「科技業可以請產業外勞,為什麼農企業不能請農業外勞?」陳保基說,他每次遇到瓜瓜園老闆(台南新化食用甘藷產銷班),一定會被問,「什麼時候可以引進農業外勞?」老闆抱怨「有土地,卻找不到人來收穫」,可見農業外勞的迫切需要。 但台灣外勞人口早已破45萬大關,再開放農業外勞,是否衝擊弱勢農民?學者也擔心,會不會「掛羊頭賣狗肉」,聘僱農業外勞結果又跑去家裡幫傭,甚至成為下一個逃逸外勞的漏洞。 引進比例將設限 陳保基說,農委會還是希望以本勞優先,限制開放比例,如雇4個本勞,才可聘1個外勞;也會借鏡國外,日前邀日本專門引進農業外勞的專家來台諮詢,並與全台農漁會座談。 日本以實習生名義引進農業外勞,類似澳洲度假打工模式,在農忙季節引進見習生。若台灣未來引進農業外勞,來源仍是目前外勞輸出國,如印尼、泰國、越南及菲律賓為主,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 小檔案 農業外勞 農業外勞顧名思義,就是從事農漁業相關工作的外籍勞工。早在1995年,農委會就開始評估引進農業外勞的可能性,但因地方農民反彈大、社會沒有共識,開放農業外勞議題長期被冷凍,好幾次只聞樓梯響,始終不見農委會正面回應。 近年因農業人口老化嚴重,農委會擬依產業特性,若符合勞委會申請外勞資格,長期缺工的農企業,例如育苗、茶葉、蘭花及農產物流中心,甚至畜牧產業也可引進農業外勞。 (資料來源:農委會/整理:湯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