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製茶 去苦澀 留甘醇

台灣發展研究院台灣茶業研究所正式發表將金花菌植入茶葉的發菌技術,突破了傳統製茶領域,讓台灣茶產業正式跨入微生物製茶技術的全新階段,成為全球第二個能掌握有效發菌技術專業領域的國家,在國人品茗與增進健康的同時,更為台灣茶產業找到一條全新通往全世界市場之路。 適逢台灣發展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台灣發展研究院台灣茶業研究所藉此機會對外公布了讓台灣茶引以為傲的技術。 由台發院茶研所所長陳文章及三位副所長│結構生物學博士辜文彥、分子生物學博士翁育萍、製茶師左如玉率領研發團隊,成功突破發菌技術,並與台灣茶結合,將茶湯苦澀味去除,讓茶湯顏色更漂亮、口感更柔軟、甘醇。 台灣發展研究院董事長梅可望致詞時指出,茶文化對人類的貢獻很大,中國如果沒有了茶文化,可能就沒有那麼豐富的歷史,茶一開始在印度受到重視發揚光大,以前在大陸用馬來運茶,稱之為「茶馬道」,茶代表著中國的文化,不溫不火,真正的蘊涵很重要。他並語重心長的希望能將茶發揚光大。 台發院茶研所所長陳文章致詞表示,近年來,在中國有關金花菌的研究報告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於食品科學、茶葉通訊、茶葉科學、真菌學報、生物學雜誌、微生物學通報與中國食物與營養等學術期刊皆可看到一流科學家的研究論文。 台灣茶研所執行長呂永昌表示,茶研所成立一年多,成果豐碩,數次到大陸交流深受肯定。由茶研所出品的茶,內含益生菌,可減少三高的發生,而且都有密封章,品質保證,深得愛好者的信賴。 現場來自宜蘭冬山的茶農劉向群對茶研所的協助深表感激。他說,因為茶研所的技術讓茶農的茶品質得以提升其附加價值,收益有很大的幫助。 茶業研究所副所長左如玉指出,今天的成就是整個團隊的,今後將努力讓茶產業能獨占鰲頭,讓農民辛苦栽種的察走向生技產品。 辜文彥博士表示,研究團隊發現中國茯茶是需透過金花菌自然發菌及長時間培養慢慢熟成的,亞種的不同和發菌多寡與茶湯口味息息相關。研究團隊決定「從頭再來」,從選擇茶葉品種、發菌技術及亞種的選擇、茶葉烘焙技術互相配合改變,而有了今日的成果。 翁育萍博士表示,經實驗室分離、純化與鑑定後,發現老烏龍茶葉亦含有金花菌。歷時二年多的研發,損耗四千多斤價值千萬的上等好茶,終於成功發展出成熟的發菌植茶技術,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金花菌竟有數十種亞種,而且偏好生長在老烏龍茶葉上,在其他台灣茶業中並未發現。實驗結果亦發現不同亞種與不同茶種結合,會使茶味有兩極化的表現。 在茶農及茶商以生計獲利為前提之下,是萬萬不可能投入此研究當中,台灣茶業研究所在董事長梅可望的指導下開創茶產業嶄新的局面,將為台灣茶產業打開世界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