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症候群易激動 情緒起伏過大

嘉義縣一名四十歲葉姓婦人,日前晚間與先生發生激烈爭執,情緒激動之際,突然一陣胸痛、呼吸困難,家人將她送至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心臟內科醫師蔡翰林啟動心肌梗塞小組緊急為患者進行心導管檢查,發現婦人的冠狀動脈均無堵塞跡象,但左心室造影檢查發現左心室心尖處心臟功能較差,心電圖為典型的下壁心肌梗塞合併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斷,蔡醫師表示,這是俗稱的「心碎症候群」。緊急為婦人裝上心律調節器後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周後婦人狀況趨緩,平安出院。 蔡醫師表示,從葉姓婦人的血管攝影中可清晰看出,病發時,三條冠狀動脈均無堵塞的情形,但從心室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左心室心尖部收縮異常,導致患者出現與急性心肌梗塞相似的不適。患者通常是受到外界刺激之後,例如極度驚喜或悲傷、激烈爭執…等,情緒起伏過大,出現下壁心肌梗塞合併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斷狀況,心臟功能受損,患者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類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常讓人措手不及。 嘉基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政康解釋,「心碎症候群」又稱作壓力性心肌病變,最早是由日本人發現的,由於患者的左心室造影呈現章魚壺狀,因此命名「章魚壺心肌症」。根據嘉基醫院心臟內科發表的論文統計,台灣「心碎症候群」好發於六十歲至八十歲之間,且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尤其高血壓或停經後的婦女應特別注意。其症狀與急性心肌梗塞相類似,但透過心導管檢查時,冠狀動脈卻沒有堵塞的狀況。高危險群民眾除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平時盡量保持心情平穩。多數患者在疾病發生時,通常只要等待壓力解除、情緒緩和之後,心臟功能就會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