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老得慢 這些簡單方法就有用

旺報【記者許昌平╱文摘】 科學研究有了新突破,找出老化的關鍵就是在基因末端像保護套的端粒,如果繼續磨損變短,就會老化。好消息是,端粒會聽從生活方式的指令而改變,我們每天怎麼吃、怎麼動、怎麼想,可以影響端粒長短。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可以決定老得快一點或慢一點。 作者黃惠如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也是慢老的實踐者。她彙整歐、美、日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與醫學報告,加上身體力行,指出40歲後要從運動、飲食、睡眠、生活、防病、情緒六大基本面,搭配21天微運動,可以慢老一輩子。 科學界對老化的主流觀點,還是細胞的DNA逐步遭受破壞,致使細胞老化或功能障礙,但最新的線索發現,端粒(telomere)可能是罪魁禍首。端粒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套,保護染色體的完整。不過,隨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染色體上的端粒就會愈來愈短,短到不能在短之後,細胞將會停止生長,進入老化或衰亡。 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的實驗室發現,端粒其實可以延長,並證明老化可以減緩。她在與人合著的《端粒效應》指出,細胞早衰不但可以避免,甚至可以逆轉。 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也會聽從你的指令,這指令來自你吃的食物、你的運動量、你對情感衝擊的反應等,都會決定你的細胞老得快或慢一點。慢老的過程不是要你彷彿進入海軍陸戰隊,咬緊牙關、拚命訓練,而是由運動、飲食、睡眠、生活、防病、情緒等方面,以最新科學為根據,從外而內、從內而外,重新建立全新的飲食、運動、睡眠、生活和面對自己的方法,習慣讓身體作主,讓身體決定什麼最重要,這過程並不難熬,反而會上癮,而且你將從此得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就是這些個性讓你老 不管你是天生悲觀或愛鑽牛角尖或只是愛抱怨,你可能覺得這就是你的個性,但這些個性會讓端粒變短。壓力來臨時,身體會產生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或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幫助身體面對壓力,身體以為你在被老虎追,其實你只是趕不上捷運而已。 但如果身體長期處於警戒狀態,細胞裡的端粒?比較短、端粒?也會不足,這些壓力反應會使身體老化速度加快。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外在壓力,但能控制自己面對壓力的反應。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正念、靜坐,幫助你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也許也無法阻止這些負面想法,光覺察就已經能不隨大腦裡的小劇場起舞,增強抗壓性。 1天站3小時抵十趟馬拉松 每天被工作、生活追著跑,沒時間、也沒動力運動的人有好消息,英國醫師建議,每天站3小時,1周5天,抵過1年跑10次馬拉松。 英國運動健康研究所首席顧問羅斯茂(Mike Loosemore)指出,以為微活動沒什麼用的人,大錯特錯。只要站著,雙腿每塊小肌肉,加上全身肌肉也都在支撐全身的體重,這就是去逛博物館沒做什麼事,卻累得半死的原因。只要站著並養成習慣,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只要1天站3小時,1周5天,消耗熱量等同於1年10次馬拉松。」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BBC Four)頻道《今日》節目上說。 坐1小時等於抽兩根菸 過去我們以為,久坐只會讓下盤變大或腰痠背痛,現在久坐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衛議題。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發現,坐著看電視一小時的傷害,約等於抽兩根菸,也就是少活22分鐘。 因為久坐和脂蛋白脂?活動銳減有關。脂蛋白脂?是一種酵素,可分解血脂作為肌肉的燃料,當這種酵素減少,會導致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脂肪濃度上升,因此提高心臟病風險,也會導致飯後血糖濃度驟升,也就是糖尿病的溫床。換言之,久坐已經成為新世紀殺手。 要活就要動,除了站起來之外,許多人用手機或穿戴裝置計算「每天萬步」的目標,但現在這個健康常識也受到挑戰。 1天1萬步不見得有好處 《走不得》在日本出版3個月就突破7萬本,連日本廣播協會(NHK)都曾報導。本書作者青柳幸利,他在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擔任運動科學研究室室長,這本書甫上市便引起日本社會熱議,因為書中的論點,衝擊一般人「1天1萬步」的健康常識。 青柳室長花15年、追蹤調查日本群馬縣高達5千人的研究直指,1天走1萬步非但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會縮短壽命。 他在書中以旅館老闆娘得骨質疏鬆症為例,旅館老闆娘每天在旅館忙進忙出,1天很輕易就能達到1萬步,但都是不用抬起腳的小滑步,不具運動強度,加上整天在室內無法曬到太陽、紫外線不足,因此無法維持骨質密度。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提出走太多,還對健康有害。年輕人1天1萬步不難,但一過40歲,肌力與體力都降低,平常一天走不到兩千步,突然要達成1萬步,隔天疲累不堪。更慘的是,因為大腿股四頭肌衰弱,膝關節先發出哀嚎,甚至因為走太多導致膝關節疼痛,還沒找回健康,先到復健科報到。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就是走太多的證據。運動過度,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上身。對於已經動脈硬化的人適度運動有益健康,但過度運動則讓血管提前老化。 走路步伐比平常大10公分 無獨有偶, 在地球另一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哈格(Greg Hager)博士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年度大會上提出,無論是用計步App或其他穿戴式裝置,設定一天一萬步為健康目標,都是弊大於利。因為對某些人如老年人,在生理上做不到,從而造成傷害;但對某些人,一萬步運動量又太低。「一萬步為什麼重要?一萬步有多大?」他在大會上質疑。 那到底該怎麼走才能維持健康又不傷身?青柳室長提出解方。他認為,運動要兼顧量與質,因此他提出走路黃金定律,也就是「每天走8千步,加上2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因為過去關注在「步數」,那只是量,應該強化運動品質,就是運動強度,透過強化運動強度,刺激骨質與肌力。他提出的中強度運動,可採深蹲、快走、爬樓梯等,每天連續20分鐘,或累積加起來20分鐘皆可。 中強度運動所以重要,因為減肥除了需要有氧運動,鍛鍊肌肉才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就算不去健身房,日常生活也能打造健身效果。例如走大步一點、快一點,爬樓梯時爬兩階等,就能鍛鍊大腿肌群。 他的同事、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金憲經,則將走路的黃金定律理論「落地」,提出只要走路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加快速度,增加腳跟接觸地面的壓力,就能鍛鍊肌力。 此外,前面提到那份長達15年的追蹤資料,還為青柳室長帶來其他的啟發,包括憂鬱症。他也發現,罹患憂鬱症的人幾乎都有兩個特徵,一是每天走不到4千步,第二幾乎完全沒做中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