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享67億美元順差 貿易制裁 恐適得其反

我享67億美元順差 貿易制裁 恐適得其反

工商時報【記者潘羿菁、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貿官員昨(14)日表示,菲律賓是我第7大出口國,台菲每年有部長級的經濟合作會議,去年在台北舉行,今年原訂11月在菲國舉行,但在台菲情勢升溫下,是否如期舉行仍待評估。 台菲爭議,政府預計採行第2波經濟制裁,不過據悉,經濟部並不建議採取進出口抵制的貿易措施,相關官員坦言,台菲經貿關係當中,我方是順差,萬一真的抵制,恐怕受傷最大是自己。 依我國海關統計,去年我對菲出口88.7億美元,超過我對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出口,是我第7大出口市場,占我出口比重2.9%。但自菲進口近5年來沒太大變化,去年僅21億美元,是我第25大進口來源。 經濟部相關官員私下說,台、菲貿易,我國享有順差67億美元,假設雙方最終走向經貿制裁,恐怕我傷7分,對方才傷3分。因此經貿制裁不會讓我方占到好處,必需審慎。 若是以投資概況來看,依據菲律賓官方資料統計,台商投資金額為20.14億美元,是菲國第8大外人投資。而菲企在台投資,截至目前約11.8億美元,多半投資服務業、貿易代理與建築營造業。 投資處表示,台商多半是電子零組件或資通訊產業投資為主,包括緯創、宏碁、華碩、光寶科技、台塑重工、東隆五金、統一超商與和成衛浴等,上述廠商是早期南向政策時代,前進東南亞佈局,近幾年較少大型投資,新金寶集團旗下的康舒,增加生產電源連接器的產線。 經貿官員表示,台菲已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在經貿方面則有每年舉行一次的經濟部長級的會議,但隨著台菲情勢升溫,原訂今年11月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是否如期舉行?經貿官員說:「仍待評估,將配合行政院的政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