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加入歐元區,波捷匈觀望

巴黎——本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散步時,在一家私立醫療中心工作的黛斯·烏提納尼(Dace Utinane)醫生露出不滿的表情,她在思考自己的國家成為歐洲貨幣聯盟新成員國的事。

「我不喜歡——歐元不是我的錢,」烏提納尼醫生皺着眉頭說,「這是被上面那些人強加的。我們太弱小,對此無能為力,也沒法反抗。」

但在權力的中心,歐洲領導人們的看法卻截然不同。周三拉脫維亞成為第18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時,他們將此事宣揚為一種徵兆,預示着貨幣聯盟正在一條長遠的道路上,向著創始人們的持續擴張構想邁進——儘管它的成長伴隨着許多痛苦,包括幾次險些破裂。

「雖然有危機帶來的負面報道,和平、繁榮和旅行與工作的自由這些基本承諾還是有其吸引力的,」貝侖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駐倫敦首席經濟學家豪爾格·施米耶丁(Holger Schmieding)說,「所以歐元區的擴大進程並沒有到頭。」

增長能有多快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按照規則,歐盟28個成員國最終都是要放棄本國貨幣,使用歐洲單一貨幣,但是依然時常能見到歐洲各國民眾對歐元聯盟的質疑。

2015年,立陶宛將成為下一個採用這種貨幣的國家。和同為前蘇聯共和國的鄰國拉脫維亞一樣,立陶宛渴望將自己和西方聯繫起來,在看到烏克蘭被俄羅斯牢牢掌握,即便近日發起了親西方抗議活動也無法掙脫後,這種聯繫西方的需求顯得愈發緊迫。

然而到了2015年以後,歐元區的擴大步伐將放緩。在東歐,一些國家甚至都還沒有加入匯率機制,那是加入歐元區的第一步,類似某種候車室。捷克共和國、匈牙利和波蘭由於公眾支持度不高,也都將加入歐元區的計劃推遲到了將近2010年代末。

一些較小的國家,比如羅馬尼亞和去年加入歐盟的克羅地亞,已經表示它們至少要到2020年前後才有可能加入歐元區,這跟它們的經濟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有一定關係。這份標準包括財政赤字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低於3%,債務保持在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下。

大約半數的拉脫維亞人反對加入歐元區,不過支持率到年末已有所上升。

經濟學家說,擔心在某種程度上失去國家主權,並且在新的危機爆發時要承擔支持別國的責任,是這種質疑歐元的抵觸情緒的一部分原因。

歐元的經濟困擾也對這個貨幣聯盟的形象造成了破壞,突出顯示了它的一些根本缺陷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

英國沒有採用歐元的意向,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最近甚至還進一步拉開了和歐盟的距離。他承諾如果贏得下一次大選,他會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盟。

經過了五年的惶惶不安,一旦歐元區開始出現明顯的復蘇跡象,對它的抵觸就會有所緩和。在一些遭到過危機打擊的經濟體,經濟增長已經開始呈現回升勢頭。愛爾蘭近日退出了一個國際救援項目,西班牙也已經不再需要歐元區來支持它的銀行。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雅各布·芬克·柯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說,危機帶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在加入之前,各國應該先建立起良好的經濟秩序,以避免出現希臘和西班牙那樣的災難。

這一點拉脫維亞已經實現,主要靠的是施行一項痛苦的緊縮計劃,一度將經濟總量在峰值的基礎上往下降了20%。此後經濟開始反彈,2013年第三季度有4.5%的增長...

完整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