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猝死 CPR結合AED一線生機

心血管疾病易造成猝死,常會出現胸口疼痛或是心悸,千萬要小心。(攝影/黃志文)

天氣轉冷,罹患心血疾病患者明顯增加,但在急救過程中,卻往往因心肺復甦CPR,以及傻瓜電擊AED執行使用率偏低,造成許多重症猝死病患,到院前死亡。因此醫師建議,應儘速修法,加強公共場所設置AED,更應將AED與CPR訓練課程,納入正規國民教育中,以提昇重症急救效能,遠離死亡。

▲ 心血管疾病易造成猝死,常會出現胸口疼痛或是心悸,千萬要小心。(攝影/黃志文)


CPR結合AED是存活良方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馬惠明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猝死主因,臨床上常會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在台灣約有8成的猝死者,發生場所是在居家住宅內,因此家族成員中有猝死,或不明原因昏倒病史者,應積極定期健康檢查,或是可考慮在室內裝置心臟電擊器,經由電擊救回一命。
目前國人對心肺復甦CPR,與AED傻瓜電擊器,教育宣導仍有待加強。以各公眾場合該放置的AED為例,台灣每1萬人僅配置1.7台,日本是台灣的16倍;且日本孩童每人至少接受過3次訓練,但許多台灣民眾連AED是什麼都不知,更遑論猝死急救。
臨床發現,猝死發生如能在突發心跳停止時的1分鐘內立即電擊,配合CPR,恢復心跳成功率將高達達9成,一旦心跳停止10分鐘,就會造成腦死。因此搶救猝死,政府與民間仍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積極推廣傻瓜電擊AED急救,希望能降低到院前死亡遺憾。(圖片提供/高雄市衛生局)


AED設置地點需擴散
高雄市衛生局醫政事務科王小星科長表示,當成人出現突發性的喪失意識或心臟休止,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室顫動,若能即時實施心肺復甦術CPR,則可維持心臟及腦部血液灌流,但如要將心室顫動轉變成正常的心律,仍需靠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即俗稱之傻瓜電擊器)電擊。
根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所做「高雄市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緊急救護醫療品質」資料統計,每月平均約有200多名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由消防局救護車後送就醫,其中具心臟疾病慢性史者佔2成,而事發地點以住宅居多,佔7成8左右,惟旁觀者有施以心肺復甦術者僅佔1成。
目前所知高雄市除消防局救護車上均配置有AED外,公共場所或企業場所已經設置有36台AED,仍有相當大的推廣設置之空間,衛生局鼓勵民間企業認養或租賃AED之設置,並將提供免費之「CPR+AED」教育訓練。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可將AED列入日後公益及慈善捐贈之考慮選項之一,讓高雄市AED的設置地點能更加擴散完整,以建構安全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