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燈會「永續之環」 全台最大、最低碳的節慶燈體

新竹燈會「永續之環」 全台最大、最低碳的節慶燈體

本報2013年1月30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有別於以往年節燈會僅強調熱鬧、忽略環境永續上的思考,2013年台灣燈會由台達文教基金會認養的「低碳綠能燈區」戶外投影展演,正建造不僅是世界最大、也是世界少見實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稽核、並且100%回收建材、符合綠建築原理的節慶燈體。該基金會執行長海英俊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讓社會大眾熱鬧之餘,也能對環境有所反思。

這項名為「永續之環」的燈體,直徑30公尺、高10公尺,為270度環狀構造,環幅寬近70公尺,所占面積為2013台灣燈會主燈的兩倍,將以台達電子研發的戶外融接投影技術,在燈會期間,展現台灣獨特之美與環保議題,提供民眾面對未來氣候的永續思考。而台達電也邀請長期推廣綠建築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從設計端開始思考如何在最低碳的條件下營造燈體,不僅採用綠建築思維,並採用本土資料庫計算碳排放。 碳排放僅101煙火2成多

林憲德表示,「永續之環」以鋼構搭配竹材,比一般混凝土建築減少近8成碳排放量,其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是同類展演建築以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的21.3%,減少了 350 公噸CO2 排放。其中,建築體因為採用鋼與竹子之輕構造,是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的 20.8%;耗電的排碳量則因採用台達高效能的視訊及照明設備,僅為65.4%;而展後廢棄物處理方面則因原建材的選擇具再利用性,僅為14.8%。

綜合來看,「永續之環」15天展期(2/24~3/10)的總碳排放量94.7公噸,約為101跨年煙火1個晚上總排碳量(430噸)的22% 。

林憲德表示,過去環保署推動的碳稽核多是針對單一產品,建築物方面,台灣還沒有先例,甚至國際間的案例也很少,因為關於建築的資料庫也不是很完整。這次他所計算的碳排放數據,是深入到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例如從澳洲運來的鋼材,從採礦、運輸、到拆除回收再使用的碳排放,都納入計算。

他並表示,這些計算數據也是他推動碳稽核資料庫的一部份,未來該資料庫建構完整後,會對外開放。他呼籲建築師、設計師都應該學習,而實施「碳稽核」最重要的核心意義是,「要有行動,不是算一算就好,而是從設計開始、最重要的是從心裡開始,對地球要有感情、有愛心,不是算給人家看的。」

材料100%回收再利用

由於燈會的建物本質上就屬於短期性的展演,因此,為了符合環保原則,基金會在承接新竹縣政府委託後,決定朝「100%回收再利用」方向思考。

海英俊表示,展期結束後,燈體的鋼材將送至基金會在八八風災後認養重建的那瑪夏民權國小,作為再生能源設備的基座。竹子將全回收,捐贈給推廣永續設計與能源教育的「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做為台東樸門永續設計教育中心的基地建築材料。投影布幕則回收再製成環保袋,供志工或捐贈民眾使用。

負責設計監造的建築師潘冀則表示,除了燈體採用低耗能與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地面所鋪設的竹坪也搭配很小的級配,顧及透水性,不會給大自然帶來負擔。

承接大型建案經驗豐富的潘冀表示,目前還沒看過世界上有相類似構造的建築,就連英國海德公園的臨時性展演建物,絕大部分也並不是從永續的角度出發。他認為台灣燈會綠能燈區的此項規劃,可稱為創舉。

他也介紹,「永續之環」的設計理念,就是取自自然界永續循環的用意,也象徵上天祝福的聚集;而大量使用竹子作為建材作為環體外側的立面,則是想體現在地的特色。

不過潘冀也指出,竹子是很親切的材料,夜間打燈上去非常的視覺效果非震憾,但竹子建材在市場上不流行,花了一番功夫尋找,而且竹子大部份不是非常筆直,也還需要一點點加工處理,但絕對值得我們去學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