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兩岸服貿談判 面臨困境與挑戰

旺報【韓化宇】 銀行相互參股曾是兩岸金融合作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如今卻傳出大陸因不滿我方對陸銀來台限制過多,因此封殺國銀參股陸銀之路,讓欲透過參股布局大陸市場的國銀扼腕,但卻也凸顯兩岸服務貿易談判正面臨的困境與挑戰,特別是我方談判籌有限的窘境。 爭取市場開放是國際經貿談判的要務之一,「give and take」是談判最基本的精神,意即雙方要互讓一步,謀求妥協。 ECFA早收清單能為台灣金融業爭取到優於外資的准入條件,係遵照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年「對台讓利」的指示。但早收清單的「蜜月期」早已不在,大陸不可能再讓利,未來的兩岸經貿談判將非常現實:你讓,我才給;就算讓,還不一定給! 在如此現實的條件下,我方就算對大陸讓步,大陸也不見得領情。更何況,我方還對陸資來台步步設限,處處歧視。例如為防止陸資進入董事會,遂對上市、櫃公司和策略性產業參股和新設公司設下關卡;為防止規模龐大的陸銀吞掉國銀,參股上限只能5%。 如此的後果,就是大陸大門一關,不准國銀參股陸銀,讓眼看商機不斷流失的國銀急的像熱鍋上螞蟻。這還可能是大陸卡住台灣金融機構的冰山一角,如我方不願進一步開放市場,未來台灣金融機構登陸,恐有更多的障礙。 台灣經濟總量小,很難給予陸資完全國民待遇,但起碼要和其他外資一視同仁,減少身分上的政策限制及對陸資的歧視,而非疑神疑鬼、防備嚴密。否則實在很難期待,兩岸服務貿易談判能為我方金融業爭取到多少利基,兩岸金融合作之路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