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邁向淨零 專家射四箭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2024精緻農業論壇」17日舉行,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分享,圖為萬方國際藝術藝術指導巫永堅(左起)、中興大學名譽教授鄭政峯、台茂寬騰生技董事長林冬霧、台經社長孫智麗、農業部農試所農業化學組長劉滄棽及敏實科大榮譽副校長林文燦等出席。圖/王德為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2024精緻農業論壇」17日舉行,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分享,圖為萬方國際藝術藝術指導巫永堅(左起)、中興大學名譽教授鄭政峯、台茂寬騰生技董事長林冬霧、台經社長孫智麗、農業部農試所農業化學組長劉滄棽及敏實科大榮譽副校長林文燦等出席。圖/王德為

由工商時報、八藝文創諮詢有限公司、萬方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台茂寬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4精緻農業論壇」,17日以直播方式舉行。論壇主持人台經社社長孫智麗指出,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轉型目標,台灣在農業推動政策上,目前都朝向淨零碳排邁進,因此可望於2040年提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在這樣的架構下,現行推動的四大政策,包括「減量」、「增匯」、「循環」和「綠趨勢」,希望能夠強化農業生產方式,達到固碳創匯的目標。

台灣目前的有機友善種植面積已達1.6萬公頃,超過全國耕地面積2%,堪稱亞洲第一。從減少碳排、永續農業來看,鼓勵有機友善種植,全年減少化學農藥200公噸及化學肥料2萬公噸以上的使用量,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也是農業生產體系可望提早於2050年前達標淨零碳排的關鍵。鼓勵有機友善農法、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及肥料,就能夠減少碳排。

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農業生產也愈來愈困難,因此有賴智慧科技導入農業生產系統,減輕農事者勞力的付出,除此之外,還能精準施肥、施藥,減少水資源灌溉。隨著智慧農業與物聯網的結合,不僅能串接生產到消費資訊,還能讓消費者認識農產品生產的歷程,這也是智慧科技應用的最大優點。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組長劉滄棽表示,農業部近八年來應用AIOT技術發展執行「智慧農業計畫」,該項計畫也已在2023年進入第二期,第一期後期時也提出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擴散等相關計畫,希望將智慧農業的成果落地擴散,推廣給更多農民應用。

在科技技術應用方面,可以看到監測、感測系統等逐漸使用於農田蒐集環境溫度、濕度、土壤酸鹼度等數據,再透過演算法及科技模式,整合成可提供農民用藥用量的建議,為節省農藥達到最佳的效果。

在IOT相關發展技術上,如何導入進農業精準控制生產過程,減少對環境衝擊,保障農民健康,讓消費者安心且有信心,是農業部近年來發展智慧農業期盼達到安全、高效、低風險的目標。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