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產業追蹤/陸影視公司加速國際化佈局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和影視市場不斷發展,影視公司不再拘泥於國內市場,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開始在國際上拍片、投資,建立合資公司、海外獨資子公司等,大陸國內影視公司包括華聯國際、萬達、阿裡影業、樂視影業等近年來都有所動作,走上了國際化道路,開啟了海外影視佈局。 “走出去”是趨勢 “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下,已經沒有企業家能脫離國際化來思考發展戰略,娛樂行業也是如此。影視企業走向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發展浪潮。”長江商學院教授騰斌聖在3月2日舉辦的華誼兄弟國際化戰略研討交流會上以印度的寶萊塢為例這樣說,雖然寶萊塢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電影市場,但受全球關注的電影並不多,這說明民族的如果不走國際化道路,就容易失敗。 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任國強也表示,當今,任何中國大陸企業都無法脫離國際化這樣大背景和語境去思考企業發展的問題。 在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看來,一家影視公司提出國際化,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假如公司在大陸國內不知名或者沒有一定體量,而去談國際化,嚴格來說這是空談,而華誼6年的資本市場之旅使其具備了這樣的規模。“2015年華誼市值最高點達到1700億元,現在則跌去了大半,有800億元。1700億元太高估,但800億元有點低估,但起碼夠體量,相當於5個夢工廠。” “不論是做定增,還是考慮到人民幣出境的問題,A股做國際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王中軍認為,華誼兄弟國際化,如果不具備在香港主機板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話,則將成為空談。 2月29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大陸9號健康董事會提議將公司名稱變更為“華誼騰訊娛樂有限公司”,根據公告,完成對“中國9號健康”的增發後,華誼國際占“中國9號健康”增發完畢後股份總額的18.17%,而騰訊則位列第二大股東,持有15.68%。此外,馬雲的“雲鋒基金”也參與其中。 “華誼騰訊娛樂是公司在香港主機板的一個上市平臺,這是國際化的基礎。”在王中軍看來,香港將成為華誼兄弟國際化戰略的一個中轉站,香港公司作為資本支撐平臺,以便其更好地整合國際化的影視文化資源和項目。 國際化道路並非坦途 “華誼‘走出去’也是一個新兵,如何佈局國際化一直都在探討。”王中軍介紹,華誼兄弟有多家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但因為外匯配額和人民幣出境等問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入大規模並購難度很大,所以近期才實現進入香港資本市場。 早在5年前,華誼兄弟已經開始與好萊塢頻繁接觸。2011年華誼兄弟發佈公告稱,擬與好萊塢傳奇影業打造合資公司傳奇東方,但隨後項目終止,傳奇影業如今已收歸萬達旗下;2014年3月華誼兄弟再發公告,稱擬向美國Studio8公司投資1.2億至1.5億美元並入股,但在經過數月的談判後合作終止。直到2015年,華誼才與好萊塢STX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在3年內合作18部電影。 雖然國際化道路並非坦途,但王中軍認為中國電影公司國際化有兩大優勢,一是融資成本低,中國大陸娛樂行業融資成本低於美國;二是建立電影品牌有優勢,中國大陸單片票房5億美元的電影,3年-5年就實現了,整體電影市場超過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大陸市場最大的魅力就是量級夠大。” “華誼兄弟的國際化戰略是從人才角度重組,不追求收購‘國際大公司’。”王中軍的目標是,在美國市場可以有一家能實際控制,有自己的產品、產品線、發行管道,代表中國資本的製片廠。 根據此前公告,公司將任命葉甯擔任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CEO,全面負責電影及電影院相關業務。 任國強則認為,企業國際化最重要的是“戰略”問題,一個好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很清晰的打法去指導日常經營的實踐。未來成功的中國大陸企業需做到以下兩點:一是不能因為制定戰略、管理戰略難而不去做,日常的經營一定要有大的戰略方針去指引;二是不能固步自封,要因消費者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以及合作夥伴的變化去不斷調整、修正企業戰略。(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李曉紅)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