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憂:中壯年傑出學者 出現斷層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昨日票選產生的中央研究院第廿九屆新科院士,國內學者雖占六成、創歷屆新高!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肯定之餘,也憂心這種現象與台灣到國外留學,在海外有傑出學術表現的學者,越來越少有關。若再深入分析此次當選新科院士的國內學者研究歷程,多數是近幾年被延攬回台的海外學者,「土生土長」的本土學者其實不多。 李遠哲強調,這次當選的新科院士,平均年齡其實較前幾屆有偏高的現象,廿位裡面就有十四位超過六十歲。大家議審查及討論候選人學術成就時,都很憂心台灣無論是在國內或海外的中壯年齡層傑出學者已經出現斷層。 李遠哲以數理組新科院士為例,這次地球科學領域有兩位學者當選,雖然是件好事,但年齡都在七十歲上下,他說,地科領域這次如果再沒有人選上,以後可能就後繼無人了。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對於其他兩組候選人都在是兩位數,人文組僅提名七人,四人當選,大家都在討論台灣在海內外的人文社會學者,真的已經人才凋零了嗎? 「這次數理雖有多位工程領域學者當選,卻都是海外學者,顯示國內工程領域學者能夠選上院士的人,還是很少。」李遠哲強調,即使這次當選的十二位國內新科院士,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土學者,但兩年只能選出十二人,實在太少了。如果中研院不能成為全國精英匯集的地方,就很難進一步提升台灣學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