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軍中性侵 申訴機制要公平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九三軍人節這天,一名20多年前在軍中被長官性侵的婦女,在民間團體的陪同下,以新書發表的方式,講述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希望國軍能改善性侵申訴管道,避免類似性侵案件重演。 蘭姊不堪回首的往事 受害者蘭姊表示,多年前曾在軍中擔任護理軍官,1989年被迫外調金門的花崗石醫院,在那裡陸續遭到袁姓教授的性騷擾及王姓營長的性侵,導致她後來「被逼入瘋狂及錯亂的絕境」。 顧及年幼的子女與伴侶,她試著維繫平穩的單純生活,一直未對家人透露。20多年來,她的心靈飽受折磨,導致性格丕變,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姻,開始變得支離破碎,先生跟她離婚,孩子也在不安的環境中長大,一度萌生厭世的念頭,直到3年前接觸勵馨基金會,才講出自己的故事。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時代》週刊曾經報導,美國女兵除了要提防敵人,更要提防自己人,因為1/3的美國退役女兵表示自己遭遇過強暴或性侵。在台灣,根據軍法司的統計,2009至2011年,被判刑的性侵案有161件,意味每週至少發生1起性侵案。 勵馨3日也公布最新的「軍中性侵網路調查」,發現有4成受訪者聽說過軍中服役的親友曾遭遇過性侵;受訪者本身,則有3.7%的男性及1.1%的女性表示自己曾在軍中被性侵。 調查指出,就受訪者所知,性侵加害人與被害人多半是權力不對等的「長官與下屬」(72.2%)及「老鳥與菜鳥」(54.9%)關係;權力對等的「同梯士兵」(12.9%)明顯較低。 數據凸顯權力控制關係 權力不對等的部分,41.9%的受訪者聽說有提出申訴;權力對等的部分,58.2% 的受訪者聽說有提出申訴。勵馨倡議專員汪育如表示,數據凸顯了權力的控制關係。 報告分析,受害者不願申訴的理由,包括擔心報復、認為申訴無用、擔心二次傷害、保有工作、怕保密不夠。勵馨這份「軍中性侵網路調查」,是在8月底委託104市調中心執行,有效樣本數為1,068,對象是20至50歲民眾,男女剛好各半。 「不是受害人的錯」 蘭姊在新書《一個被性侵女軍官的手記》裡提到,受害者被性侵,卻又要面對「自己行為不檢點、勾引男人才會遭遇到如此後果」的質疑,她希望大家能夠知道:「性侵害不是受害人的錯。」 《你不知道的台灣.國軍故事》作者管仁健指出,軍中性侵案的受害者若是男性,只要講出「我不是同性戀」,調查過程便不再過問受害者跟犯罪者的關係。但換作是女性,申訴一提出,各種聯想也跟著出現,像是女性受害者言行端莊與否、服裝是否整齊、與加害者有無曖昧關係、是否為挾怨報復等。 管仁健表示,受害者若是男性,這些質疑根本不會被提出。他強調,性侵受害者是無罪的,看待被性侵的女性,應該比照被性侵的男性才是。 蘭姊認為,軍中性侵類似於洪仲丘案,都是長官濫用自已的威權。她表示,國軍需要改變,她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一定還有許多性侵案未提申訴或調查,受害人仍持續活在陰影中。 關心軍中人權的立委黃偉哲則表示:「不是我們不愛這個國家、不是我們不愛國軍,只是因為如同蘭姊所說,在冰山一角之下,有太多受到不公平對待、侵害的人。」 他建議,執政者應該建立公正的申訴機制,因為冰山底下,不知還有多少破碎的家庭,唯有將國軍內部壞掉、爛掉的部分揪出,才不會愧對全體國軍、才能讓受害者得到公平對待。 打破自家人的處理模式 紀惠容表示,軍事訓練的儀式及潛規則,如男子氣概及侵略性示範等價值觀,以及兵役是男性成長過渡儀式的認知,都應該要做出改變。另外,國防部應檢討國軍的性別意識養成,破除陽剛、男子氣概及威權等主流迷思。 紀惠容希望,軍中性侵申訴可以打破「自己人」的處理模式;總統馬英九則應該效法歐巴馬,以三軍統帥身分鄭重聲明終止軍中性侵害。最後,如同蘭姊引用德雷莎修女所說的:「坦承會讓你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紀惠容也呼籲,受害者要勇敢地站出來。 管仁健則說,今年募兵只達到目標的15%,募到1,500多名男兵(達成率9%)及1,100多名女兵(達成率100%)。他預估,軍隊結構將有重大變化,為了讓數字好看,女兵肯定會再增加。管仁健提醒,隨著女軍官、女士官及女兵的增加,性侵問題不容再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