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科技新創公司 比美國含蓄

(中央社台北5日電)CNBC報導,歐洲高級科技主管警告,歐洲不願炫耀自己的科技成就,可能會讓歐洲永遠活在美國的陰影下。

歐盟數位議程(Digital Agenda)委員柯羅斯(Neelie Kroes)去年9月演說時表示:「歐洲人通常都太負面。有時候人認為創新是矽谷的事。事實上,在歐洲我們有很多成功的故事,但我們不會說出來。有太多有才華的人努力讓他們的想法成真,有太多創新事物和革新者。」

有28個成員國的歐洲聯盟(EU)2014年可能有8000萬歐元(1.09億美元)資金,可以助新創公司一臂之力,但這是否對歐洲科技業新創公司來說太少且太晚了呢?

美國比歐洲強嗎?

美國一直是催生從谷歌公司(Google US-GOOG)到臉書公司(Facebook US-FB)等曾是新創公司的全球科技巨擘的領導者,歐洲公司名聲則較不為人知。

根據為視訊通話平台Skype第1個投資人的1名風險資本家,但這不一定代表歐洲沒有一些成功的新創公司。Skype總部設在盧森堡,並由愛沙尼亞、丹麥和瑞典創業家組成的團隊所創辦。

歐洲成功的科技企業名單有一長串,像是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和憤怒鳥(Angry Birds)開發商Rovio等。

資金短缺

但資金仍是歐洲新創公司煩惱的問題,他們要取得資本不像美國同業一樣自由。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的數據,2012年歐洲創投資金總計57億美元,投資輪達1074,美國投資金額則為297億美元,投資輪則是歐洲的3倍多。

根據IHS電子產品和媒體(IHS Electronics andMedia)行動分析師費拉斯柯卡斯蒂約(EnriqueVelasco-Castillo),美國科技公司有資本自由流動的優勢,歐洲新創公司則因創業態度不同而掙扎。

費拉斯柯卡斯蒂約接受CNBC電訪時說:「從歷史角度來看,矽谷的結構允許非常具有創業態度的企業成長來冒險。創投資本家生態系統願意承擔一樣類型的風險,且瞭解科技創業家的心態。」

承擔風險

費拉斯柯卡斯蒂約表示,美國創業家承擔風險的胃口比歐洲創業家大,在美國失敗「反映」在投資中之下,歐洲則認為失敗是「有害的問題」。印度市區餐廳和夜生活導覽網站Zomato創辦人查達(Pankaj Chaddah)表示,因為歐洲對新創公司的態度,他不願拓展歐洲市場。(譯者:中央社陳昱婷)10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