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爭議不斷 海博館志工夯

中國時報【黃如萍╱台北報導】 「台灣四周環海,但民眾普遍對海的知識不足。」四年多前,從長榮海事博物館開館就擔任志工的海軍退役軍官蔡松村這麼說。蔡松村淺顯易懂的說故事講解方式,讓他成為館內最夯的志工之一,海巡署、調查局、學校等參訪單位皆指名導覽。 今年陸續發生台日、台菲海權爭議,許多學校校外教學因此特別安排到海事博物館參訪,海事博物館參觀人次增加。接著,六月八日為世界海洋日,長榮海事博物館將在六月七日舉辦台灣海洋論壇,教育部、海巡署、農委會等許多單位都報名,台北市政府還要求每一個學校至少要派一人參加,學習海洋知識。 導覽業務一波接一波的蔡松村說,「難忘海上生活!」蔡松村表示,因為家庭因素,十年服役屆滿就退伍接下家中的紡織事業,但他心中對海的熱愛從未澆熄,只要有機會一定登船、參觀港口或海博館,連出國旅遊時,各國的海博館都不錯過。 蔡松村指,仔細翻閱歷史,掌握海權的國家,國力都相當壯大,如西班牙、荷蘭、日本、英國等,現在美國也因握有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防衛主導力量而成為全球強權國,但「台灣海權觀念就相對薄弱,民眾對海都不認識了,何況是船!」 蔡松村說,長榮海事博物館的互動區,展示荷蘭人當初如何利用台灣優勢地位,進行歐亞間海上貿易,以發展海上強權及貿易,透過互動式遊戲,參觀者也可以測試自己海上貿易的能力,看看自己賺多少錢,有趣又實用。每次導覽時,蔡松村總勉勵年輕人選擇航海工作。他說,擔任海員是脫貧的最佳方式,剛上船擔任三副,第一年實習生月薪就有五萬元;第二年起薪水更跳到每月十三萬元,「擴展視野也累積財富。」 許多年輕人擔心海上生活苦悶,寧願在陸地上尋找22K的低薪,也不願意投入海上工作。蔡松村指,其實現在軟硬體設備先進,與親朋好友聯繫不會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