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走私保育類食蛇龜找到新「龜鄉」墾丁梅花鹿復育區

為走私保育類食蛇龜找到新「龜鄉」墾丁梅花鹿復育區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這幾年因為中國大陸興起一股「炒龜熱」,不論是寵物市場、食用或是做成中藥材,都讓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的原生種「食蛇龜」面臨極大的獵捕壓力,根據中興大學吳聲海博士統計,從95年到今年7月,走私被查獲的「食蛇龜」高達3646隻,由於中興大學的收容空間已經飽和,加上墾丁國家公園原本就是「食蛇龜」的分布地,墾管處、林務局以及中興大學今天在墾丁社頂公園的〔梅花鹿復育區〕舉行「食蛇龜」收容儀式,200隻「食蛇龜」今天起將在新的「龜鄉」展開新生活。

(溫蘭魁報導)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表示,「食蛇龜」主要棲地在低海拔的淺山地區,屬於陸龜的一種,以背甲的長度來算,最大可以長大15、16公分,這幾年因為中國大陸興起一股「炒龜熱」,台灣因此有不肖業者專門捕捉食蛇龜走私偷渡到對岸,走私被查獲的食蛇龜大多由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吳聲海博士團隊暫時收容,但因為收容數量越來越多,現有空間已經不足,墾管處與吳教授到社頂公園的梅花鹿復育區實地勘查之後,認為復育區內的淺山環境原來就是食蛇龜的分布地,加上梅花鹿復育區可以提供相對嚴格的保護,因此,林務局、墾管處和中興大學研究團隊決定將梅花鹿復育區挪出一塊空間,圍籬收容200隻食蛇龜「因為我們不確定這些個體是不是全部都來自恆春半島所以基本上會先有少部分的個體先來這邊做收容圈養看牠們的狀況再做後續處理。」

馬協群課長表示,食蛇龜雖然名為食蛇龜,事實上,牠並不吃蛇,而是雜食性動物,喜歡吃些落果、樹葉、螞蟻和無脊椎動物,雖然復育區內也有植物和落果。(照片:墾管處提供)